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绪凤

  摘 要: 幼儿教育不仅要顺应幼儿自身发展需要,更应当注重幼儿发展合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与建设者。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不仅需要了解幼儿兴趣与需要,而且要掌握幼儿自身发展程序与规律。游戏作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的教学活动,想要正确处理好游戏与教学二者间的关系,教师就需要融游戏于教育中,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趣味化,使每位儿童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进儿童更好、更快地成长与发展。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游戏化精神全面贯穿幼儿园的课程,对此,作者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理解与感悟。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教学 实践研究 思考探究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虽然幼儿园课程主要通过游戏形式表现出来,但最为关键的还在于游戏精神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游戏化的课程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游戏能让儿童在实践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接受与认知一些新问题与新事物,能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创新精神,让他们有想要学习的冲动与欲望,并积极参与其中,进而有利于培养儿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我国目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游戏化课程的有效开展,导致儿童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适应教学策略与思考。
  一、充分挖掘利用游戏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时期孩童最重要的活动方式。因此,在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料,发现其中潜在的游戏因素,并纳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同时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孩子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课程教学中,不可能每一章节都是以游戏活动形式展开,也存在非游戏活动的教学内容,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孩子理解与接受,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游戏因素,通过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使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生动化,这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和体育相关的比赛活动,如培养儿童独立能力的洗手帕、叠被子等比赛,锻炼儿童身体素质的短跑比赛。竞赛可以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争夺。竞赛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非游戏活动变得游戏化,使原本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多样性、形象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学习热情,让儿童能够在教师精心营造的课堂氛围中努力学习。
  二、游戏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儿童学习积极性
  教学理念是进行幼儿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往往决定着幼儿教学活动的成败,这就需要老师依据儿童的发展情况与教学实际,对儿童的智力发展与知识传授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由于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理解与接受事物的能力有限,无法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形象,因此,游戏内容需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与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位孩子都积极融入课堂游戏中,有助于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总是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总是想问“为什么”,迫切想要知道原因,也比较喜欢探究问题,如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同时,喜欢模仿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如电视中跳舞与唱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出具有探究性并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游戏内容,在满足孩子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儿童自主思考、探究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如老鹰为什么要捉小鸡、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月亮为什么阴晴圆缺,等等,这种游戏内容都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易于他们理解与接受。值得注意的是,探究性的游戏内容不宜太难,否则儿童无法理解,也不宜太容易,就不能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设教学情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所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教材需要,适时地、灵活地、动态地改善与创设富有游戏化的幼儿教学情境,努力为儿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同时拉近与儿童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儿童,他们往往具有思维迟钝、注意力散漫、好奇心强、依附性强等特点,因此,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儿童积极参与到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妈妈吗?可是万一突然有一天你找不到你的妈妈你会怎么办?我想你们一定会很难过、很伤心吧,然而,不幸的是我们今天就有一位小朋友它就找不到它的妈妈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请出我们的朋友小蝌蚪,看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才能让它找到它的妈妈,让它不再伤心、难过。”这种教学素材原本属于非游戏活动之列,教师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非游戏活动也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不仅能够集中儿童的有效注意力,而且能使儿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积极参与其中,拉近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同时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不仅能够满足儿童自身发展需要,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能培养儿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儿童潜在的智力,促进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内化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英.浅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华人时刊,2015,08.
  [2]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3]沈小芳.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李素梅.基于蒙古族儿童民间游戏的幼儿园游戏课程开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90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