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语文插上隐形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改之路,这个命题已经逐渐转化为老师们日常教学中的自觉行为,然而资源开发利用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程资源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本文试就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提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一、教材──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如何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呢?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是个什么样的“例子”?首先,它承载了传递主流价值观、主流文化的功能;其次,它是贯彻课程目标的典型例子,是编者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选择的例子;再次,它是最大程度上适合不同地区学生学习的具有普适性的例子;最后,它还是经过时间打磨的经典例子。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用好教材资源,激活教材资源。其他课程资源应是教材的有机补充,其作用是为了辅助教材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它的地位是从属于语文教材的。
  2.如何用好、用够、用透教材资源?一是要准确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是经过编者精心筛选的课程资源,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编者的匠心。除了文本的内容,教材中的单元导读、预习提示以及课后思考题都在提示老师该怎么教,学生该怎么学。只有将这些教材资源都研读透了,才能发现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利用或删减哪些资源,还需要补充哪些教学资源。
  二是要找准教材资源的生发点。具体而言,就是要找准“课外阅读拓展点,读写结合贯通点,言语情感共振点,社会生活实践点”来开掘课程资源。以古诗教学为例,古诗语言精当凝练,在一首诗中往往有一字一词精妙传神,如笔者执教《送元二使安西》一课,后两句的教学中采取了对比品读:①西出阳关无故人,见不到的只是故人吗?还见不到什么?②只是见不到吗?还听不到什么?或者还尝不到什么?③西出阳关之后有的又是什么呢?这一环节紧紧扣住“无故人”的“无”字做文章,通过这一无一有的对比品读,让学生对元二出使安西后的孤独寂寞感同身受,强化了诗句的情感色彩。这样的生发和开掘才能使文本内涵丰厚起来。
  三是要防止对教材的过度开发。这个度包括学生的“可接受度”和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有的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深厚,视角独特,善于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但如果这种开发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远离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效果难免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然后围绕目标去开发和筛选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3.如何将课内外资源有机整合?一是基于教材内容的增删并调。对教材的整合与取舍首先必须具备两种能力:一是鉴别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很丰富,与教材内容相比,哪些资源更有利于实现该单元、该年段的课程目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能准确判断;其次要具备整合、驾驭课程资源的能力,没有拿来就可用的资源,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增、删、并、调,去粗存精,使其与教材资源有机结合。
  二是基于教材缺陷的资源开发。教科书编得再好,仍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如教材内容滞后、编排体例固定,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资源进行合理补充,或激发兴趣,铺垫感情;或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或辅助理解,引发思考;或拓宽视野,或学法迁移等。
  二、教师──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该不断挖掘自己的优势资源,给学生以有益的影响。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自身资源:一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学科内外的知识储备,宽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教师的性格、气质以及爱好特长;三是教师的生活阅历、旅行见闻等等。
  如我在设计《送元二使安西》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诗中“柳”的意象,特别拓展了三首“折柳赠别”诗,其中一首《赠友人》是我在同窗好友调往外地工作时特意写下的。诗中“一程柳絮一程风”一句就运用了“柳”的意象来表达惜别之情。我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发现三首诗的共通之处,然后提问:“为什么作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柳来表达离别之情呢?”让学生品悟诗歌意象的独特韵味,体会诗情画意中蕴含的淡淡离愁。接着让学生猜一猜《赠友人》的作者是谁,当谜底揭晓时,教师用一句“可见古往今来,无论是大诗人还是小人物对朋友的情谊都是相通的”。我对这一资源的利用,意在强化柳的意象在送别诗中的作用,并且淡化了作诗的神秘色彩,效果很好。此外,教师的教学智慧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资源,它突出体现在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挖掘和利用上。
  三、学生──最易被忽视的课程资源
  以往的教育理论将学生定位于课程资源的消费者,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所充当的其他角色。其实,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信息源,一个班级就是一个无比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从学生本体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经验、情趣、个性的差异乃至学习过程中的错误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同时,学生也构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尤其是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因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学生资源的价值是不能被忽视的。而当我们说“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时,除了认定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家庭环境、情感态度、习惯方法、个性特长是课程资源之外,还意味着教师需要引导、促进、激励和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学习乃至整个教学活动的“发动机”。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将资源开发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也参与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来,让每一个信息源以及信息源之间演绎出新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生长点。这样,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本身也当成一种“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就得到提升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