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语言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小淘

  编前语:
  马小淘,曾经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著有长篇小说、随笔集多部。但是,似乎有人对这个名字会感到些许陌生,她的姿态向来比较低调、安静,这从文章里或可也能窥见一二。
  对于她的文章,之前读的并不多。读到这篇《从语言开始》,其别致的语言组合、出乎意料的转换,让我感到一种来自语言的力量。所以,她的关键词自然是“语言”。
  在我看来,作文初始的魅力全在于语言。在某种程度上,阅读就是从语言开始,获得最初的刺激,再从中找到诸如思想的深刻、情感的共鸣之外的东西。如何获得语感?来自阅读,来自自己对语言的追求,如何进行词语的搭配,如何采用句式来表现,如何获得自我独立的话语。都是决定作文的语言的直接意识与因素。
  从马小淘的写作语言来看,有别于当下青春写作者过于软弱、泛滥的语言,单是这一点,我就觉得时作文很具有启示意义。
  作文这个概念,离我有些遥远了。沿记忆逆流而上,搜寻被要求写作文的时光,我仔细回想自己上一次写作文的情景,大概是高考吧。高考时遭遇的是话题作文,题目是一则寓言,要求相对松散,谈诚信。我其实痛恨写此类作文,无非说诚信好诚信妙丢了诚信要害臊,可以发挥的余地非常少。立意摆在那儿,讲故事摆事实随便,只是要万变不离其宗地归到诚信上。好似条条大路通罗马,诚信便是彼时的罗马。我写了一篇散文,得了满分。我没有说我满嘴假话热衷撒谎,也断不会举谁抛了诚信飞黄腾达的例子,我写得甚无新意中规中矩,信誓旦旦对诚信大表决心。我想,那篇其实很平庸的小文章,可以在厚厚的语文试卷里带了几分黑马相,八成是依赖我的语言了。没有花哨的结构,甚至是老套的起承转合,只是在遣词造句时花了些心思。
  很小的时候便是如此,我并不好奇故事的结局,反而更关注承载故事的语言。当那些睿智的精妙的新鲜的沉郁的任何一种气场强烈的文字出现,我会一下子被点染,兴奋起来。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誊在本子上,字迹工整,内心虔诚,一贯邋遢的我却仔细地保存着那些非凡的句子。我高山仰止地悲伤着他们的悲伤,幸福着他们的幸福。闲时翻看,期望受些启发,或者加上引号放到作文中,信手拈来别人的智慧丰满自己的作文,亦是收获颇丰的投机取巧。
  如今再看,有些句子已因我的成熟和变化难以再入法眼,有些却依然让人眼前一亮。“忽然产生了某种不安全感,好像被一个有皮肤病的老太太紧紧抱住一样。”“暑假仿佛一个大黄斑,令人乏味。”这两个句子来自我的本子,它们分别属于村上隆和弗朗索瓦兹・萨冈。我爱这两个作家,因为他们可以轻易组织起灵动散淡惊艳的语言,散乱的文字被他们安排得繁花似锦,如上的句子对于他们只是寻常。
  中学时曾经疯狂使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我几乎是绞尽脑汁地力求“文学”,不修辞毋宁死。无论什么题材,什么要求,我部花里胡哨地东拉西扯。一根筋地和词语较劲。效果是有的,虽偶有失手,多半作文还是可以得到高分,纵使那种刻意为之的堆砌多少有几分矫情做作吃力。盲目地追求言语也许并不对,但我想那时作文本里一百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句子,恐有一两旬是鲜活可爱的。今日如若与那时的作文狭路相逢,会慨叹少年时近乎偏执的词语迷恋,亦会暗自揣测是否是那痴迷引领我最终走向写作的路。李白、沈从文、杜拉斯、张爱玲、三岛由纪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闪亮在文学史上的名字携风格独特的词句,拥挤在我摘抄的本子上。粗笨的模仿,幼稚的依葫芦画瓢,如今看来都是有意义的。那些自不量力的盗版帮助我有了宽阔的思考,促使我萌生了独树一帜的决心我再不会写“月亮像小船”,“某山像巨龙横卧在某地”,“春姑娘踏着轻柔的脚步来了”,“老师阳光般温暖的目光”,“他的身影高大了起来”,“我的心像大海的波涛”一类的句子了,打死也不写,我瞧不起它们的不咸不淡,坚信可以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这些句子没什么不好,但也确实好不到哪去,人们不约而同地反复使用,让它们成了俗套,显得不真诚。乏味,太过现成,被大多数人不经大脑地使用,像大锅饭,不精益求精,像七十年代满大街的蓝黑绿,缺乏属于自己的色彩。
  作家孙犁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像真理追求那样去追求语言。这实际上是一句饱含了心得在内的体会。他必是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抬头看见了那座高洁的语言的雪山,并为它放射出来的脱俗之美所倾心。语言是作家的命门。作品的气韵、精神内涵都须站在语言肩上,如若无法实现语言的挑战超越,恐怕一切都无从谈起。
  有风格的语言来自独立的思考。摆脱那些别人思考出来的现成的句子,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感受世界,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才会有特点鲜明的作文。人云亦云的话语,说说也就罢了,还要写出来,太浪费纸张了!
  好的语言可以拯救一个平庸的故事,好的语言也可提升作文的品级。学生作文受阅历题材限制,难免生涩幼稚,但语言可将平素的小事镀上丰富的光,焕发出青春特殊的魅力,最怕就是抬人牙慧,心门紧闭,捡些现成语言写些现成故事,就算做到了流畅,恐怕也不会给谁留下印象。
  当然,好些事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说话时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困难重重了。提起笔来,先入为主的还是那些现成的句子。我想,多阅读,多思索,同时亦不要畏惧表达自我,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实现所谓厚积薄发,才能更准确丰富自如地表达。想让自己的语言有独特的印记,从平常之中脱颖而出,就要从现在的每一篇作文开始。这就像要盖一座别具一格的房子,独特不是来自一蹴而就,而是一砖一瓦。其实很多事情都一样,想做得漂亮都要走遥远的路,期望总在远方。锤炼词语并不是轻巧的,但算得上愉快,因为一路上暗香疏影姹紫嫣红,永远别有洞天惊喜无限。
  
  (责任编辑 麦 坚)
  马小淘简介
  马小淘,本名马天牧。八十年代出生。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2001年获全国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1月毕业干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有作品在《人民文学》、《美文》、《作家》、《作品》、《青年文学》、《布老虎青春文学》、《羊城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有多部作品被收入年鉴、选本。十七岁出版随笔集《蓝色发带》。已出版长篇小说《飞走的是树。留下的是鸟》,小说集《火星女孩的地球经历》等多部作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50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