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误区的反思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华清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被广泛引入课堂后,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性学习的新局面,充分显示出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由于对小组合作探究理解不到位或运用不当,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合作小组的组合不到位,没有为合作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表现
1.就近按座组合。大部分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时,往往要求前排2名学生转过身去和后排2名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由教师统一规定组内成员,违背了小组合作的自愿原则,不利于合作的和谐进行。
2.自由结伴组合。开放意识强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让学生自由结伴,虽然尊重学生,但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而且小组成员水平不均,人数相差大,个别同学可能找不到合作伙伴。显然,小组间竞争不平等。
(二)反思
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的散乱、学生的参与不平衡等,小组探究“浮在表层”或偏离正题,造成小组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或失败。因此,合理地组织成立合作小组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前提。
(三)对策
合理地组织成立合作小组,做好小组合作探究的充分准备。
1.科学分组。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和经验背景等进行综合评价,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平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小组一般以4―5人为宜,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同时要求各小组成员间和睦共处,坦诚相待,民主平等。还要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角色转换,去除自我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等。
2.合理分工。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学生有序、快捷地完成学习任务,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加强小组长的培养。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内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如何整合他人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其次要培养小组成员间的配合默契。教会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学会社交。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适时地补充意见,批评对事不对人,不急于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判断。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特别是小组长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讨论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二、小组成员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没有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
(一)表现
1.组员们抢着一起发表意见。
2.组员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其他组员的意见不再倾听。
3.意见不一致也不讨论、不质疑,等反馈时让老师来判断。
4.操作性合作,由个别同学完成,其他组员做观众。
5.“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
(二)反思
上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人“拼凑”的感觉,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内成员之间缺乏相互交流、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和相互帮助。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和小组之间,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要交流、讨论、反馈、评价,学生的良好合作学习习惯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三)对策
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
1.培养合作意识。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给人“拼凑”的感觉,每个小组成员各行其是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突出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风气,当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及时补充,集体完成学习任务,真正起到“合作”作用。
2.培养积极发言的习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过程,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常让学生尝试说说:“你是否可以向我们介绍你的思考过程?”“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到的?”“你和别人的意见有什么不同?”等等,这样,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组内学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3.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要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
5.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要训练和教会学生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
6.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三、为合作而合作,削弱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意义
(一)表现
1.装饰性合作。为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在刚刚提出探究要求,学生还来不及思考时,或者有学生还没明白要求时,又或者已有个别同学举手示意有答案时,教师就要求:“来,四人小组合作,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2.短暂频繁性合作。在一堂课里,有些教师不管问题是否有合作探究的价值,也不考虑所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频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大部分学生还未进入或刚进入合作状态,教师就说:“停,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结论与证明方法。”
(二)反思
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要由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盲目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所有时间的教学活动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一般来讲,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内容简单一目了然的部分,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问题不能立即解决,但可以凭借学生以前的知识经验,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完全能独立探究的,可以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固然很优化,但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
(三)对策
根据需要,把握合作探究的时机、时间和空间。力戒合作探究学习出现“假”与“浮”等现象。
1.当独立探究出现困难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探究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出现困难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果教师此时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那么学生可能很快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出现同样的障碍,而且记忆不深刻。这时宜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鼓励生生之间展开讨论,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2.当仅靠个人探究不全面时。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一个人往往很难将问题回答全面,这时可以考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让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补充,从而使学生对问题认识得更加深入和全面。另外,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从其他学生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角度,拓宽解题思路。
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