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评价体系 激发习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娜

  一、传统习作评价的弊端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苦恼的莫过于评价学生的习作了。传统的习作评价总是教师一人专制,一语定优劣,极少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教师将许多时间花在了习作批改上,但实际效益却是微乎其微,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新课程精神的逐步深入,我们意识到习作评价应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而当前小学生作文评价主要存在着:一人评价、一次评价、一个标准评价的误区。我们语文组经过多次讨论,设想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评价的单一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打破人们心中的固有模式,实行开放式评价。
  
  二、新型评价方式的实施过程及方法
  
  一年级
  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三步走的策略,引导学生从说到写,从会写到乐写。
  (一)说是写的前提
  孩子刚从幼儿园走进学校,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幼小的心灵一定会为新奇的生活所感动、激动。此时他们非常乐于说,乐于向家长描述他们崭新、有趣的校园生活。而说正是写的前提,我们在开学两周之后,抓住了孩子的这一特点,于是鼓励孩子把每天上学的感受说给爸爸、妈妈听。倾听者简单记录孩子的表达内容,并给予孩子简单的评价。
  (二)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写
  学生的兴趣一旦被调动,所进发出的智慧是令人吃惊的。一个多月后,竟有学生开始动笔写简单的文章了。虽然文中有许多字是用拼音代替的,拼写的也不十分准确,有些字根本就是错字、别字。但我们觉得那是最优美的语言。为了保护他们稚嫩的写作兴趣,我们一般不去批改他们的错别字。只在末尾跟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布玩具狗被你写活了,它真的能够伴你玩了”等等这样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同时不忘在文末画上笑脸、红花。
  二年级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为了从多方位更好地为学生写话、积累、自评、互评提供服务,我们还特意设计了形式新颖的写话本。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不仅在写话本的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而且在展示学生的作文成果方面,也动了不少脑筋。作文小报无疑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二年级以来,以班级为单位,学生投稿,我们编辑排版相继印发了12份习作小报,每月两期。“春雨沙沙”、“草芽尖尖”、“杨柳青青”、“泉水叮咚”……这些承载着学生心血的小报出版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们的写作兴趣极大提高,他们视作文能上小报为莫大的荣誉。进入三年级以后,为了更广泛地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我们又在全班同学当中征集作文小报,要求学生自我排版,自我设计,出版自己的习作小报。这项活动进行之后,学生们的写作热情更足了,每一篇周记、每一次习作,他们都力求写出新意,写成精品。
  三年级
  步入三年级后,学生的写话也将过渡到习作,我们在以往星星、笑脸、语言等评价方式的基础上,更有效、系统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多元参与,立体交互”式的作文评价方式基本形成。
  (1)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作文状况的自我检省。通过心理学研究,人都有一定的自省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之上。通过学生的自评,他能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之中的优点和不足。一篇习作完成后,可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认为满意的,可以画上一张笑脸或自己喜欢的水果,对精彩的地方画上一个“!”号。
  (2)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形式多样,我们主要采用了同桌互评,四人小组互评,自由找同伴互评等方式。在二年级时我们进行的“轮流日记”的写作方式就很好地发挥了同学互评优势。学生通过互评不仅学到了他人作文中的长处和优点,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欣赏能力。
  (3)家长评价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家长的参与,为孩子营造了共同参与习作的空间,使孩子觉得在写作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可以讨论、交流、分享的大伙伴。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家中的学习行为,如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评述:“进步了,那是因为多读课外书”,“你能坚持认真写日记”等等,对端正孩子的写作态度、激发写作热情、阅读课外书籍、进行语言和素材的积累大有裨益。另外,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从情感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