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春美
作文作为语文学科中一项综合性的练习内容,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换句话说,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学科教学成效的大小。
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我们通过学生的习作常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不同的习作却写出了相同的内容,也就是“题目不同,内容一样”即“换汤不换药”现象;写作过程或冗杂繁长,或极尽“简洁”、三言两语,最终是“言之无物,不知所云”;还有的习作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矫揉造作现象严重;再如“流水帐”作文等等。
这些现象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即过分重视了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联系教学实际,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练习说话,即口语练习
写作其实就是说话,就是把自己心里想的,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在现实中,往往有一些学生自己心里想得挺好的,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却与之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口头表达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心里的想法用简洁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新教材在多方面,通过多种方式体现出了语言的实践性,而口语的表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举办“普通话比赛”、“即兴演讲”、“背诵比赛”等各种活动,给学生创造条件,充分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其“口脑合一”,有利于其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写真情实感
新课程更注重了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言之无物”,“无从下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明白作文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写得自然、顺手和流畅。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感受,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笔下要随着自己内心感情的流露而活动,那样才会真实、自然、言之有物,乱编乱造只能事与愿违。
三、注重积累
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它作为文章构成的重要成分,在写作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关系到写作活动的成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由于材料缺乏,学生写不出来。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材料的积累。茅盾说:“采集之时,贪多务得,要跟奸商一般。”对于材料的收集,我认为学生最起码要做到“三多”:
1.多阅读。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得以延续的载体。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多读书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展思路,认真合理地指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包括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美的散文等等,充实学生的头脑,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涉猎面,丰富其材料的积累。
2.多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要观察准备、透彻,才好下笔”,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掌握观察的各种方法,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不断寻找其独特之处、与众不同之处,要力求做到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别人看到的地方我们要看得更深、更有价值,并及时地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备不时之需。
3.多写日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到熟练,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去写。”叶老的话有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多写多练。而在教学中最有效、最易操作的就是指导学生经常写日记。在现实中,一些学生提起写日记就喊累,不知写什么,其实日记的内容很好确定,可以记下每天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或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和感触;也可以写下自己对某事的态度和看法;摘抄自己在报刊上看到的精美的片段和词句;自己某一时刻的灵感突来所发的奇思妙想……均可作为日记的内容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材料库。
“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材料,学会根据作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作也就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乐事,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当然,写好作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只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写好作文也就不会太遥远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1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