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全子宫切除术163例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71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4-0133-01【摘要】目的:比较经全子宫切除前不同阴道上药预防感染效果观察。方法:研究两种不同阴道上药方法之间有无差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72小时体温变化,术后感染病例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有差异。阴道置药组可降低术后病率。结论:术前阴道上药,抑菌效果优于未置药组。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阴道上药;术后病率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子宫切除术是妇科领域中最常见的术式之一,做好术前术后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关键,而手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目前多数医院对需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对于阴道用药各持己见,就此将163例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阴道上药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观察比较,以探讨合理、疗效及副作用小的用药方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2~2006年因子宫肌瘤,子宫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等病变须行子宫切除术病人163例,年龄在29~68岁。孕产次在2~5胎,疾病分布以子宫肌瘤为主,其次为子宫肌腺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1.2术前准备: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测定、心电图、X线胸部摄片、阴道分泌物检查。
1.3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63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13例。术前3天常规1‰新洁尔灭液冲洗阴道每天一次。观察组50例,1‰洁尔灭冲洗阴道后穹窿上双唑泰泡腾片每天一次。
1.4手术方法:术前常规腹部消毒。手术日擦洗阴道后宫颈涂龙胆紫,放留置尿管。手术方式按苏应宽方法切除子宫。
1.5术后处理:术后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若头孢类过敏者改用林可霉素1.8g,六天停药。尿管于24~72小时拔除。尿管留置期间擦洗会阴每天一次。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手术时间及术中失血无明显差别。 表阴道置双唑泰泡腾片与未置双唑泰泡腾片有关情况比较
2.2术后病例诊断标准:术后48小时体温两次或两次以上≥38℃。置药组4例,占8%,尿路感染5例,占10%,常规准备组36例,占31.86% ,残端出血33例,占29%,尿路感染31例,占27.43%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为术后经离心沉淀的尿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伴有或不伴有尿路刺激症状。
3讨论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并非无菌手术,术前约三分之一的病人有阴道潜伏病菌,因此所有患者术前均要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除外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等阴道特异性感染及清洁度Ⅲ度的患者。但由于阴道内也有大量正常菌群及条件致病菌存在,除乳酸杆菌等非致病菌外,还可能有大肠杆菌等毒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存在。正常情况下,阴道内各种菌群间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对人体无害,但术后由于创伤、麻醉的等应激性刺激,集体抵抗力降低,加之术后患者平卧、液体排出不畅、残留的积血中和了阴道酸度,pH值改变,为细菌滋生提供繁殖环境。此时细菌通过切口,特别是阴道顶端的切口进入体内,造成局部或全身感染。由此可见,经腹全子宫术的感染多为阴道上行感染,争取有效的术前阴道上药时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例数据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经不同的术前阴道给药,术后72小时体温变化有差别。阴道放置泡腾片术后病率发生率小于未放置泡腾片发生率。阴道残端出血也低于未置药组,并且对预防尿路感染有一定意义。
阴道残端出血时子宫切除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介绍的均为少量出血症状,无需特殊处理。尿路感染是全子宫切除术常见并发症,本文介绍感染率均为22.5% 。术后尿路感染原因与术中术后留置尿管对下尿路黏膜的刺激、损伤;手术器械对泌尿道的机械性干扰、损伤;手术后邻近生殖器官感染的波及、机体抵抗力低下以及留置导尿管的时间长短有关。因此,除加强导尿的无菌操作及留置期间的护理,提高手术技巧及机体抵抗力,控制感染外,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也是降低尿路感染的重要方法。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本文6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例术前严重贫血,未得到及时纠正,低蛋白水肿,局部营养不良,术后7天拆线时全层裂开,未见脓血分泌物。另一例缝合腹壁止血不彻底,出现皮下血肿影响愈合。其余四例均为肥胖患者,腹壁脂肪厚,产生缝线反应,脂肪液化继发感染。除前2例行Ⅰ期缝合外,另4例均用优锁或利凡诺换药愈合。对于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严重贫血者应尽可能在术前给以纠正,缝合腹壁尤其是肥胖病人是,应尽可能注意止血,不留死腔,缝线不宜太密,术后腹部切口置纱袋压迫数小时和绑腹带减少切口张力,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
参考文献
[1] 苏应宽,刘新云. 妇产科手术学.第2版
[2]卞度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中华妇产科杂志,1997,2,138
[3]凡利俊.经腹全子宫切除256例临床分析,1998
作者单位:651700云南省嵩明县医院妇产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32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