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为76例,为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所接诊,取组中38例,以常规方式展开各方面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8例则需要展开预防性护理干预,即观察组。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 结合对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 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展开有效护理干预,可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效果,有助于患者进行恢复。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
  在医疗技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在绝大程度上保障了对髋关节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而结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可知,因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较大,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患者恢复。若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促使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肺栓塞等症状时,更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生命。本研究就对促使该类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结合对比护理的方式展开研究,所选入病例为76例,为本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所接诊,取组中38例,以常规方式展开各方面护理,即对照组,余下38例则需要展开预防性护理干预,即观察组。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年龄在56—79岁间,均值为(58.12±1.39)。而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在57—78间,均值为(57.27±1.08)。對比以上数据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对应护理操作都结合临床规定进行展开,对应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并告知患者常见预防对策,引导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而观察组则需要落实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在手术前,多数患者需要进行牵引治疗,在此时间段内,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功能锻炼工作。需指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并尽量将患侧肢体进行外展。告知患者需将股四头肌以及踝关节等充分进行舒展、伸缩,同时需要借助健侧肢体进行撑床、抬臀练习,达到对周身血液循环情况进行改善的效果。单次锻炼半小时左右。在手术后同样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训练,训练方式与手术前保持一致。通常,术后前3日需在床上完成对应功能锻炼,而在手术后第4日则可以在医护人员陪同的作用下,引导患者下床进行适当运动。功能锻炼需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单次锻炼量不得过大,以防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
  (2)合理运用气压仪等进行治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在手术后借助气压仪进行治疗,单次治疗1小时,上午、下午各展开一次。在该治疗的作用下,可促使小腿远端以及近端在气压的作用下,对静脉血流进行改善,避免患者出现血液淤积的情况,达到对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效果。同时,更可达到对患肢局部内环境进行改善的效果[1]。
  (3)增加巡视力度。该类患者需要列为护理重点对象,在手术后需要对患者体温、下肢皮肤颜色情况以及足部动脉搏动情况等进行密切观察,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有肿胀、疼痛等症状。一旦患者出现下肢肿胀以及麻木等情况时,则需要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4)指导患者增加饮水量。在科学、合理水分摄入的情况下,可避免患者在恢复中出现血液浓缩的情况。且在术后饮食上则需要以容易消化类、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食物为主,减少对过于油腻、脂肪含量高食物的摄入,防止出现血液粘稠度增加的情况[2]。
  (5)患肢护理。在术后恢复中,需借助气垫等将患肢进行提升,保持患肢处在外展中立位,维持小腿在膝盖上方的位置,且需要将气枕放置在超过膝盖的位置,以防造成静脉被持续压迫的情况。同时,可借助弹力袜等达到对患肢静脉循环进行改善的效果。在进行静脉给药时,需严禁在患肢进行穿刺,并减少对造影剂的使用[3]。
  (6)合理运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在术后恢复中尤其需要做好对患者病症情况的评估工作。若患者疑似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需要合理运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选用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同时可指导患者服用利伐沙班,单次剂量控制为10mg。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术口各方面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询问患者下肢感受[4]。
  1.3 观察指标
  于本次研究中需要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与两组有关各方面数据都借助SPSS19.0进行处理,以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卡方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在恢复中近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则有6例患者出现,对比可知,观察组发生率较低,P=0.002,x2=13.872。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37%(37/38),而对照组为78.95%(30/38),对比P=0.008,x2=11.338。
  3 讨论
  从临床接诊情况可知,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年龄多较大,部分患者伴随存在有其他血管类病症,将手术的刺激下,很容易促使患者在手术后血液处于高度凝结状态,进而增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同时,在手术后该类患者多需要对患肢进行制动处理,促使其血流速度减慢,而在手术影响下,患肢内环境稳定性存在有不同程度损伤,代谢环境发生变化,同样会增加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5]。此外,在手术过程中受到体位过渡扭转,且在下肢持续性进行牵拉的作用下,均会促使患者血管壁造成损伤,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几率。该并发症属于该类手术患者在手术后最为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一旦出现将促使治疗难度进一步增加,促使患者受到更大病痛。为帮助该类患者在手术后能够尽快得到恢复,更需要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加以重视。
  预防性护理干预主张结合诱发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从各个层面出发,达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的效果。早在杨月楼等[6]研究中已经指出,在有效护理干预的作用下,可实现对该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预防,间接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的作用。
  结合本次研究可知,在有效护理干预的作用下,确可达到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可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恢复。基于该护理干预方式的多方面优势,可在该类患者手术过程种持续进行采用。
  参考文献:
  [1]石瑞芳, 王国玉, 王想福. 中医护理干预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 西部中医药, 2016, 29(4):121-123.
  [2]缪晓雁. 护理干预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 2016, 29(1):1882-1883.
  [3]汪春春, 李川, 吴潭影. 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 当代医学, 2016, 22(27):90-91.
  [4]徐琼.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14):206-206.
  [5]李如芝. 56例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7(8):211+215.
  [6]杨月楼, 马海璇, 伍丽霞,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研究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7, 14(16):100-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7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