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60例,术前评估、宣传教育,术后对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进行观察。结果: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后无并发症。结论:在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对其配合积极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 老年人;深静脉血栓;下肢骨折;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2-182-02
  前言
  在术后常见并发症当中,深静脉血栓为其中之一,多发生于下肢[1]。患者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不正常凝结现象,形成血栓,进一步引起患者血管堵塞.深静脉血栓属于一种静脉回流障碍疾病,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深静脉血栓在老年患者当中多发,患者以浅静脉扩张、肿胀及疼痛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功能障碍情况[2],引起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本文选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研究,旨在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时间为2017年8月-2018年8月。60例患者中,男43例,女17例;最高年龄84岁,最低年龄55岁,平均年龄(64.34±2.19)岁。其中8例为股骨干骨折、10例为股骨颈骨折、12例为胫骨干骨折、13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为胫骨平台骨折、其他12例。15例实施全麻,45例采取硬膜外麻醉。手术持续时间为半小时至五小时。卧床时间最短四天,最长三十六天。
  患者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55岁至84岁之间。
  (2)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知情。
  排除标准:
  (1)年龄低于55岁、超过84岁。
  (2)家属不能配合完成此项研究。
  1.2 方法 护理干预方法:
  (1)心理干预:老年患者骨折后,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存在较多的顾虑。护理人员应加强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缓解其担忧、紧张等心理,以提高治疗配合度。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术前,向其耐心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害与可能性,以及预防发生措施,让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属有心理准备。
  (2)积极治疗、稳定原发疾患:老年患者大多会合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代谢异常方面的疾患。对老年患者原发疾患进行积极治疗、稳定,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措施。在患者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原发疾患有所缓解,并稳定一段时间。老年患者稳定的原发疾患往往因手术等因素,出现突然复发或加重情况,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更加详细的护理计划。
  (3)患者患肢正确体位摆放:由于麻醉、手术等原因,会引起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周围血管发生扩张,其下肢肌肉会出现功能收缩现象,导致静脉回流减慢,易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人员应将其患肢抬高于心脏水平二十至三十厘米,避免患者膝下垫枕影响小腿静脉回流。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髂骨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具有缓解静脉牵拉作用。
  (4)加强患者患肢主动功能训练:护理人员应鼓励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早期注定功能训练,有利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二十四小时后,护理人员应协助其展开膝关节伸区运动,以增加患者肌泵作用、加快股静脉血流速度。护理人员应避免患者家属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患肢进行长时间的揉捏及按摩等,防止造成血管挤压情况,会对患者血液正常回流造成阻碍,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几率增加。
  (5)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在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穿刺治疗或采血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根据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穿刺部位,尽量采取上肢静脉穿刺,保证一次成功。护理人员应避免对患者同一部位实施反复穿刺。若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可留置套管针。在穿刺时,应注意结扎止血带时间不应过长,以减少局部、远端血管损伤情况。护理人员应尽量避免对患者血管刺激性强、浓度高的液体,以防止患者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现象。
  (6)疼痛护理:术后疼痛会导致机体内肾上腺素、前列腺素及儿茶酚胺等水平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自控性止痛泵可较好的控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对于不能使用止痛泵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提前为其制定出针对性疼痛治疗方案。
  (7)加强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叮嘱其勤翻身,注意保暖,做到戒烟、戒酒。在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多饮水、补充高纤维素、高蛋白等,进食低胆固醇、低脂肪、易消化食物,多吃水果、新鲜蔬菜,以避免出现大便秘结现象,防止患者因用力排便导致腹压升高,造成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引起深静脉血栓发生。
  2 结果
  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仅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患者经治疗后十七天后缓解。出院后随访三至六个月,未发生异常現象。
  3 讨论
  形成静脉血栓主要因素为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滞缓及血管内膜损伤。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长期卧床、心肺功能不全、年龄、吸烟饮酒史等因素与深静脉血栓发生存在关联[4]。老年人由于其生理特点,大多数患者会合并高血压、心肺疾患、糖尿病等,导致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增高,需要对其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文选取我院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1例,经积极治疗后无并发症。
  综上,积极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黄莺, 刘长俊,江雪莲,等.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 血栓与止血学, 2017, 23(6):1064-1065.
  [2] 彭凤, 杨敏, 杨红胜,等.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红花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 西部医学, 2017, 29(8):1085-1087.
  [3] 丁宏霞.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 安徽医学, 2017, 38(7):935-937.
  [4] 许琳. 综合干预策略预防老年Pilon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医学, 2018, v.46;No.298(4):97-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149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