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实施妇科盆腔术治疗患者给予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120例需行妇科盆腔术治疗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常规组的75.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低于常规组的11.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01±1.09)d短于常规组的(9.65±3.24)d、焦虑评分(66.20±2.17)分低于常规组的(71.24±3.56)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实施妇科盆腔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能显著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促进患者预后,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盆腔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97
  妇科盆腔术属于临床中用于治疗各种盆腔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治疗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极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1],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及康复。因此有效的护理手段尤为重要, 为了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本院针对收治的实施妇科盆腔术治疗的妇科盆腔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1月收治的需行妇科盆腔术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22~56岁, 平均年龄(39.25±3.46)岁;其中, 盆腔清除术治疗患者11例, 卵巢手术治疗患者15例, 输卵管手术治疗患者16例, 子宫手术治疗患者18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3~57岁, 平均年龄(39.33±3.59)岁;其中, 盆腔清除术治疗患者12例, 卵巢手术治疗患者14例, 输卵管手术治疗患者15例, 子宫手术治疗患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①术前预防性护理干预:术前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术前12 h禁食禁水, 给予相应的补充血容量、留置导尿管及灌肠处理, 术前针对患者实施术前心理疏导, 给予患者正性暗示, 详细为患者介绍疾病、治疗过程、治疗意义及预后等相关知识,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 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提高患者的正确认识及认知,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②术中预防护理:术中动作轻柔, 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 给予患者隐私护理及保暖护理, 给予患者保暖毯盖住非手术部位, 针对需要静脉输注治疗及冲洗盆腔的患者实施加温冲洗液及注射液的处理, 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实施针对性护理。③术后预防性护理:术后6 h内去枕平卧, 将病房内温度控制在26℃左右, 术后6 h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实施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按摩处理, 加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液的回流,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仔细观察患者术后恢复阶段下肢的皮肤温度、下肢是否出现肿胀现象、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患者的主观感觉等指标进行严密观察,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 指导患者术后多饮水,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减少患者由于手术导致的体液丢失过多导致的机体高凝状态而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现象。术后6 h后指导患者缓慢下床活动, 针对患者的术后情况选择是否穿弹力袜, 给予患者下肢浅静脉适当的压迫, 增加患者下肢静脉的血流量及活动量,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饮食方面给予患者新鲜蔬果、易消化的食物, 指導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减少由于便秘导致的腹内压升高后产生的下肢静脉回流现象, 还应为患者实施相应的疼痛转移疏导, 告知患者术后疼痛属于正常现象, 适当给予患者镇痛药物进行止痛治疗, 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焦虑评分、住院时间。焦虑评分[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判定,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常规组的75.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低于常规组的11.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01±1.09)d短于常规组的(9.65±3.24)d、焦虑评分(66.20±2.17)分低于常规组的(71.24±3.5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实施妇科盆腔手术治疗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 主要是由于血流缓慢、高凝状态及静脉壁损坏等导致[3], 实施盆腔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由于血流缓慢、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均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主要原因是由于妇科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对血管壁造成一定损伤及手术范围较大等因素导致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4-6], 血流动力学缓慢, 因此实施有效的预防护理尤为重要。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 提高患者的认知, 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术中避免下肢长时间下垂及受压, 减少对静脉血管的机械损伤[7-9], 盆腔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护理主要针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术后疼痛护理、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等护理干预,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减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 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促进患者预后[10]。
  综上所述,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 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伍香姑. 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1):118.
  [2] 黄伶俐.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5):136-137.
  [3] 吴春莲. 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4, 24(7):4205-4206.
  [4] 范玲, 向江霞. 妇科盆腔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 心理医生, 2016, 22(9):8-9.
  [5] 康铁焱, 李晓娟. 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预防妇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32):3629-3631.
  [6] 林素琴, 林剑芳, 洪飞.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2):136-137.
  [7] 吴泉玲. 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中国当代医药, 2015(7):174-176.
  [8] 韩树梅. 分析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22):104.
  [9] 孙艳芳. 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5(6):104-106.
  [10] 陈亚林. 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现代养生, 2015(2):166.
  [收稿日期:2018-07-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05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