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批注,促进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习作评改是习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写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传统评改模式以学生写,老师改为主。评的重点在于引导和指导,改的重点在于修正和斟酌。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的评改形式单一,思维狭隘,评语极其概念化。本文将针对巧用批注,改进评改教学,激发学生自主习作,从而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关键词】?批注;习作评改;有效性
现阶段我国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写作前,老师尽心尽力地讲;写作后,学生可以自行修改或同桌之间相互评价,再由老师进行修改。这是一种高付出的行为,但是却无法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缺乏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经常一次成文,再把修改的工作交给老师来完成,或者老师批改后,只对分数及等级加以关注,对修改后的作文不闻不问。这种情况下完成的作文很难保持高水平,难以保障文章质量。因此,改进评改方式,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批注的巧妙运用,从而促进习作评改的有效性已出具成效,本文將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一、习作评改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评改调查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好习惯,在修改他人习作时也草草了事,不能理解他人习作的中心思想;站在老师的角度,很多老师都没有教导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具体表现出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评改模式缺乏创新。现阶段小学习作评改受传统模式的影响很大,老师的评改模式较为单一,很多都是只要有适当的作文素材,简单罗列出名人的事迹或名言名句,或者选择优美的句子融入作文中,这样老师进行评改的时候就会拿高分。但是小学生很多都缺乏生活实践,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句子灵活运用起来,从而使得小学高年级作文只有华丽的辞藻,但无法表现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及生活阅历。其次,学生缺乏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文章的关键在于修改,因此修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学生能够在自我评改中发现不足,从而总结经验和教训。教师在教导习作课程时要大力培养学生自我评改文章的能力。评改可以有很多方式,自我评改,学生之间相互评改等;让学生认识到只关注分数并不是好习惯,对修改后的文章要进行分析,纠正学生习作完成后就不闻不问的不良习惯。最后,学生之间的习作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学生之间的作文水平都不尽相同,成绩有高有低,成绩好的学生思路清晰,叙事完整,能够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而成绩低的学生在作文时都是在凑字数,通常存在很多语病和错别字。
二、巧用批注,促进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传统模式的习作评改以教师为主,课程上老师主讲,学生作为听众,这样的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将批注引入习作评改中,转变评改模式,使学生成为主体,提倡学生共同相助,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首先,教师批注,专业引导。很多学生对于老师批注后的文章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其根本原因在于老师批改中只注重规范教育,点评方面过于客观理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生活感受给予关注,使得学生并不能获得成就感。因此将批改转变成批注,虽然仅相差一个字,但意义却大不相同,批注所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创作及情感体验,将其作文视为作品,注而不改的重点在于体现老师对学生文章的理解、赏析、建议与疑惑,目的在于将学生文章的精彩之处放大,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为学生创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其次,同伴之间批注,互助进步。所谓同伴批注,不仅限于同桌、小组、时间等,当学生完成文章时,同伴之间相互交换,做到随手批注、随时交流;内容更广泛,或是布局,或是顺序,或是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阅历及个性、知识面不同,因此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表达方式更是因人而异,这就让同伴之间的批注充满了未知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最后,自我修改,再次创作。同伴之间的批注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不但训练了学生自身个性化的表达能力,也能借鉴到好的习作方法、精彩语句等,同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反思。而被批注的原作者通过批注内容对自己文中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及表达方式等进行反思,取长补短,互相进步。这是一种以局外人的身份,以全新的角度对自身习作进行再思考、再创作的过程。
三、作品化展示批注习作,提高学生创作热情
当学生对习作充满热情时,教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交流评价,势必会熄灭学生的一腔热情。因此,可以采用美篇的方式,将习作中学生的批注作品拍摄下来并进行编辑,随后发布出去,让更多的学生及教师看到,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成就感,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对批注作品进行规范评价,注意这些评价不能无的放矢,要有理有据作出有效性的评价。这些活动可分成小组进行,展示后,老师作出总结,再利用美篇公布优秀作品。
四、老师评阅,鼓励并点拨共同完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不仅要依靠学生的评改,老师也是评改的主导者,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必须对多元化习作评改的效果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认真找出问题,改善教学行为,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效性。当学生将评改后的文章上交时,教师要认真对待,细心阅读,重点观察学生掌握了什么,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指导哪些知识等。让学生参与到评改中,使其领悟到其中的乐趣,自然就会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习作评改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将批注引入习作评改中,使其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以批注的形式引起学生对习作进行深入思考,从写到读再到写,达到读写深度结合的目的,最终提高习作评改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娜.放手评改,激发创作——浅谈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方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30):188-189.
[2]邱慧英.浅谈提高小学习作评改有效性的几点做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8):73.
[3]黄燕.精彩习作,始于评价——小学高年级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1):48,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6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