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思想在高校早期教育课堂中的教学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蒙台梭利思想自诞生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但其教育思想在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产生误区,基于此,早期教育研究者们需要重新审视蒙氏思想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有效途径,即从高校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能力等三方面进行切合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蒙台梭利 高校 早期教育 教学思考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 20 世纪享誉世界的幼儿教育家、思想家,其创立的“儿童之家”,以独立、仁爱为主要思想,引发了幼儿教育的质性改革。蒙台梭利思想受诸多学者的影响,形成了系统全面的蒙氏教育理论,其教育思想在早期教育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
其教育精髓是“有准备的环境”,即教育环境应是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成人要供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和练习环境,并且这是一种充满爱与营养、快乐与便利的环境,因为儿童唯有通过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的能力,确 保发展正常化。[2]
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各种技能的习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最佳阶段里,孩子可 以轻松习得各种技能,这个最佳阶段便是敏感期,而顺应敏感期的教育方可自然取胜。[3]
二、蒙台梭利思想在高校早期教育专业中的教学现况
21 世纪初,蒙台梭利思想进入我国,得到了最大规模的普及与推广,蒙台梭利思想被无保留的大规模运用,为整个早期教育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提出蒙氏教育思想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我国,自 2011 年教育部提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至今,各大高校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得到了迅速开展,但很多高校教师自身缺乏对蒙氏教育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协调把握,使这一思想在高校早期教育专业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窘境。[4]
1.忽视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差异
早期教育专业旨在培养熟知并熟练掌握蒙氏教育理论和教具操作的人才,当下我国高校中开设早期教育专业的学校较少,很多教师是学前教育背景出身,在教学中忽视了早期教育与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早期教育关注的是 0-3岁婴幼儿的发展,而学前教育的关注的重点对象是 3-6 岁幼儿,虽然广义上的学前教育对象也包括 0-3 岁的幼儿,但两者之间仍有略微差异,因此教师在设置早期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时,仍是以 3-6 岁幼儿为对象,忽略 0-3 岁幼儿发展特点。但是,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不用年龄阶段的幼儿 对于同一款教具的感知能力与操作力度都不相同。
2.“人”在教具操作中成为附属品
蒙氏教具的每一款教具都有其独立的操作步骤,蒙氏教 具的理念是以儿童为中心,通过对教具的操作激发儿童敏感 期的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强调教具的操作方法与流程, 忽视了通过教具解放幼儿天性这一特点。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也只是机械操作教具的“工具”,并没 有激发高校学生思考探索教具对于幼儿大脑的启迪,反而被 其操作方法所牵绊。
3.教师传统教学观尚未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在教学中应是引导者, 目前,大多高校课堂遵循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进行教具操作方法的演示与讲解,没有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所培养的学生不能体会到蒙氏教学法的灵魂所在。
三、蒙氏教学法在高校早期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1.区分早期教育培养目标
早期教育关注的对象是 0-3 岁的婴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知识能力的习得均是靠直观经验所得,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应该更多关注教具的直观经验操作,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对教具的操作激发 0-3 岁婴幼儿的智力发展。
2.灵活变通课堂教学
高等教育是在个体完成了中等教育后,进而进行的专业教育,是一项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校教师应该在课堂中进行变通,早期教育专业实践性较突出,如果一味遵循传统讲授式教学,不能够体现出蒙氏教育课堂的特点, 学生也不能领会到蒙氏思想的精华。
3.勿让教具操作成为思考的牵绊
蒙氏教具操作性很强,实践性突出,但是对于 0-3 岁的婴幼儿,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其智力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执着强调教具的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高校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传输这一思想。
参考文献
[1](意)蒙台梭利著,李芷怡编译.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0,27.
[2]高潇怡,庞丽娟.论教师教育观念的本质与结构[J].社会科学战线,2009(3).
[3]陈平.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
[4]苑海燕.蒙台梭利教育理論及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7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