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将该院急诊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关键词] 风险管理;急诊;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a)-002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risk management in emergency care management. Methods Ninety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5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basic upward risk manage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nursing quality score and risk event incidenc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is effective in emergency care management, 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department; Nursing management; Quality of care
  目前,受到环境、饮食等方面的影响,急性疾病发作率呈上升趋势,急诊科是抢救危急症状患者的重要场所,在医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然而如今我国仍然在急诊学早期阶段,所以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2],若发生差错,则可能引起巨大的损失,延缓病情的康复[3],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积极实施风险管理意义重大[4]。该研究选择该院急诊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患者,探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该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46.51±3.26)岁;疾病类型:18例心绞痛、6例重症创伤、10例心力衰竭、6例农药中毒、5例其他原因;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6.56±3.28)岁;疾病类型:19例心绞痛、7例重症创伤、9例心力衰竭、5例农药中毒、5例其他原因。入选标准:①未发现精神病史者;②未发现妊娠哺乳期病例;③同意该次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組的基础上行风险护理管理:①建立小组:首先建立风险管理小组,以护士长为总组长,资深护理人员以及临床医师为小组长,年轻护士为组员,从而形成风险监控体系。同时可通过风险类型将小组管理职能细化,如可将其分为病房管理组、消毒隔离检查组及质量监测组等。另外各小组应定期召开工作总结会,仔细分析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案;②落实管理规章制度:护士长应不断提高组员的风险意识,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尽量保证规范化操作;同时使护士意识到风险存在于任何环节,从而不断督促其考虑如何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最终形成良好的防范意识;③落实应急预案:护士长应通过科室常见的风险事件及特点建立相应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从而在遭遇风险事件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④建立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护士长排班时应注意确保每班工作人员实力的平衡,必要时可实施弹性工作制。同时应定期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及理论知识,对成绩不合格者应给予处罚,从而改善科室护理水平;⑤物品定置与优化护理流程:护士长应加强科室物品的管理力度,对于抢救仪器、药物等均应交予专人进行保养与管理。同时尽量优化急救护理流程,降低急救护理用时,如可缩短分诊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并随时做好急救准备等;⑥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护士长应从职业素养、专业理念、法律责任以及风险知识等方面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这有利于逐渐提高其风险意识,做到真正重视风险管理制度。另外护士长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调节护士的工作方向,如年资中等者,可将其安排于重症监护室、抢救室等场所,且注意加强对文件书写、病情评估等方面的能力。若年资较高,则可安排其参与急救,从而改善其应急处理能力;⑦主动履行风险告知责任:护士应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交流,利用健康教育以及风险告知等手段改善其护理、治疗依从性,有利于保证急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②护理质量评分:大批量急诊管理、文书规范性、规范操作等;每项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③风险事件发生率;④患者投诉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分析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护理质量分析
  观察组大批量急诊管理、文书规范性及规范操作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诊科主要是针对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以及需要及时实施治疗的患者,然而若急诊科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能使病情恶化,甚至引起患者亡[5]。护理风险主要指医院急救期间因护理不科学或意外而使病情恶化,因其存在较大的突发性、偶然性,因此往往较难有效防范[6],所以急诊科是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因此积极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7]。
  近幾年,风险管理在临床中越来越广泛,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管理模式,其主要是利用工作人员根据岗位的特点等方面评估风险,同时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管理急救工作,从而保证工作的制度化与有序化[8]。风险管理不仅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另外还可缩短急诊时间,尽量保障处于治疗的黄金时间[9]。在急诊科室工作的过程中,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治疗的全程,因此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选择风险管理,主要有以下优点:①改善护士分辨、发现工作过程中潜在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及时观察并解决护理缺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②风险管理强调护士应注意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同时积极主动履行告知责任,从而保证护患关系的稳定。这不仅有利于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其护理技能,另外还可改善其业务水平,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总之,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效果理想,不仅能够显著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缓和了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武继莲.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1):155-156.
  [2]  林瑛.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0):178,181.
  [3]  汪文蓓.新形势下急诊护理管理及护理风险防控[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3):169,171.
  [4]  石海玲.急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174-175.
  [5]  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108-109.
  [6]  冯夏冰.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1):102-105.
  [7]  陈小明,叶舒展,徐凤珠.护理风险管理对急诊护理质量指标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823-1824.
  [8]  龙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前沿,2015(15):270-271.
  [9]  甫丽,甫凤,曹静.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6(2):137-139.
  (收稿日期:2019-0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0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