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8例为研究對象(收治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为1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炎、平喘及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之上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气与心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LVEF、SpO2与PaCO2均优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上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时,可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机辅助治疗,该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与心功能指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血气;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33..01
  呼吸衰竭是临床呼吸系统中重症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严重缺氧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机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已经成为重症呼吸衰竭临床上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本次研究主要选取我院救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在对各项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38例,均符合临床上有关重症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患者中女性9例,男性10例,年龄为39岁~84岁,平均为(61.29±5.72)岁;对照组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11例,年龄为40岁~82岁,平均为(61.37±5.86)岁。组间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对比,均存在均衡性特点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平喘、抗炎与吸氧等。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以呼吸机辅助治疗,具体方法为:设定呼吸机模式为自主呼吸/时间切换(S/T),呼吸机参数重通气频率设定为14~18次/min,潮气量设定为6~9 ml/kg,将FiO2范围设定为30%~50%,呼气压从8~10 cmH2O调节至16~20 cmH2O,EPAP调节为5~8 cmH2O。当患者达到呼吸平稳、不缺氧、各项体征均恢复至正常,即可撤离呼吸机。
  1.3  观察指标[2]
  通过相同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血气、心功能指标,对比指标包括LVEF、SpO2与PaCO2。
  1.4  统计分析
  数据均录入excel,采用用SPSS20.0处理,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如LVEF、SpO2与PaCO2等数据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LVEF、SpO2与PaCO2分别为(70.1±9.7)%、(1.01±0.07)%、(40.2±3.4)mmHg,对照组分别为(60.7±8.4)%、(0.77±0.06)%、(59.7±5.8)mmHg,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显著(t=3.193,P<0.05;t=11.346,P<0.05;t=12.642,P<0.05)。
  3 讨 论
  多数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会发展为重症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临床上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虽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是整体效果并不明显,仍然存在较高病死率[3]。所以必须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明显增强患者呼吸能力,降低耗氧量,消除呼吸肌疲劳,同时还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纠正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的目的[4]。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气与心功能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血气与心功能指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桂华,肖联英.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4):2039-2040.
  [2] 陈   勇,秦铁林.肺保护性通气和序贯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9,17(04):113-114.
  [3] 吴丽仪,江影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307.
  [4] 白   晶.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5):37+40.
  本文编辑:李 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1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