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制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课堂活动的重要依据,制定的目标有时没有重点,重点偏移,表述不清晰,生搬硬套一种课型,贪多求全,忽略单元总目标。制定好的目标会产生高效的语言训练,增进课堂凝聚力,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结合《与朱元思书》实例,分析叙写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方法。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制定阅读课教学目标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语文阅读课教学 教学目标 常见问题 核心素养 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67-02
  1引言
  初中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制定目标与重难点只是每次备课的一个小环节,但是制定目标对教学实践很重要:一名语文教师执教40-50名学生的教学班,若不准确制定,会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果。所以,阅读课教学目标应有全局意识,按文章特色准确定位,精准表述目标,制定的目标不宜贪多等。这些都可进一步提高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2初中语文教学制定阅读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2.1阅读教学目标无重点或重点偏移
  教师如果没有细致研读文本并确立重点,制定目标有时就会很随意:备到任何一篇文章,既不广泛搜集材料也不深入思考,认真准备。阅读教学目标泛泛而谈、重点模糊,甚至有时生搬硬套“核心素养”规定的目标群。
  比如,诗歌《赤壁》的阅读教学。有的教师设计为把握文本内容和情感,分析文本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等。实际上《赤壁》诗的重点是通过简单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知识层面),体会周瑜“幸得”东风,杜牧反观之(过程层面)而表达怀才不遇和忧虑国家的情感(情感层面),进而让学生通过此诗了解“咏史诗”,至此教学目标达成。如果重点偏移为赤壁之战的交战过程、三国局势变化、大小乔与周瑜的趣闻野史等,就大大弱化了感受“托史咏怀”的手法和特征,使文本的教学价值遭遇损失。
  2.2阅读教学目标表述不清晰
  这样的教学目标没有经过思量加工,只停留于教什么,未考虑到学生能学到什么,或者单纯为了迎合新近的“核心素养”而生拉硬扯,没有抓住学生学情分析目标。
  比如,制定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有的教师表述为:“了解物候现象,体会文章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学习抓住主要句子了解文章事理说明的方法。’'这种不清晰的表述,会导致无法准确评估事理说明文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是教师,获得者是学生,在表述中应当特别强调“学生能、会”达到某目标,而不是“教师要……使学生……”的表述。比如部编本新教材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有的备课笔记上出现的是:“教师通过对叶圣陶先生仁厚、律己、写作文风等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认识到叶圣陶先生的美德美行。”这样的表述很不清晰,教与学主体偏移。
  2.3阅读教学目标无视课型,生搬硬套
  《孤独之旅》一文教学进程“宜凑不宜散”,属整体感悟课型,而不是学法指导、语言体悟课型。有的教学目标为:“体会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了解小说三要素,尤其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个教学目标忽视了《孤独之旅》杜小康孤独旅行养鸭过程中各个成长阶段的感受,忽视了杜小康在文章中为数不多对话的重大作用,使得一篇字面意思易懂的文章演化成了情节串讲和各段语言分析,忽略文章的整体感悟。
  2.4阅读教学目标过多,贪多求全
  一些文章文质兼美,有极高的教学价值。为了充分发挥这样文章的作用,有的教学设计,一节课设置过多的教学目标,导致每一环节仓促而草率。
  比如,在一次《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公开课上,教学目标表述很清晰,但目标过多:概说故事内容,概括文章主旨,划分第一部分的层次,根据理解重新拟定标题,梳理、归结故事的情节脉络,体味课文的表现手法,语言赏析尤其是对“笑”的品析……在一节教师和学生都很紧张的公开课中,完成这些教学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2.5单篇阅读教学目标忽略单元总目标
  部编本新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导读中都为学生提到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所选的四篇课文也是单元总目标下略有微殊、各有侧重的文段。有的教学目标不顾单元总目标,随意设置重点。
  比如,制定法布尔《蝉》的教学目标应是体会法布尔对蝉的有条理、生动而准确的描写。可是上述教学目标却偏重于法布尔对蝉的感情,对蝉的生活习性的解读,这架空了本单元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忽略单元总目标的设计,使得单篇文章教学在阶段教学过程中格格不入,让学生费解。
  3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策略
  教师备课过程中,制定阅读课教学目标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成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有着“美学境界”的——简化、优化、美化。可以按照如下流程制定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课教学目标。
  3.1确认并重视教学目标的适用对象
  按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原则,确立教学目标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终极目标,力争阅读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效益最大化,眼里时刻装着学生。
  3.2建立制定阅读课教学目标的框架模型
  指向核心素养是大局,每一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制定模型也是必备的。模型总体为“课程标准——学情——已具备的教学资源”。具体流程为:A.主题→B.情境→c.语文(法)知识与语言技能→D.语言美点探究→E.语言逻辑→F.文章的态度或情感一G.语言文学观念或精神,其中B、D、E三项尤为重要,制定时要特别慎重。
  3.3完善制定阅读课目标的要素
  完善阅读课教学目标的质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品质。以《与朱元思书》(以下简称《朱》)为例,从三个方面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
  (1)基于课程标准。找出与《朱》匹配的内容标准,如课程标准(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第四学段(7-9年级)“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把《朱》的“语文(法)知识与语言技能”目标确定为:学生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句,朗读,释难,教师引导句段品析,学生能口述文中描写的美好景色。
  (2)用好学习资源。用好教科书,教师备课时不放过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细节,对文题下的阅读提示、课下注释、插图都要细读,“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如《朱》的阅读提示中提到: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教师由此挖掘目标:学生能用含有“山”“水”的四字短语概括富春江山水美景之妙。
  (3)以学情定目标。通过之前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反思,再关注一个教学班的个体差异。例如:《朱》中有很多骈句,但是较少同学明白“骈”的含义和“骈句”的性质,据此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介绍“以偶句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句子就是骈句,并举其他古诗文中的例子。学生朗读,体会音韵之美。这样的目标符合“语文(法)知识与语言技能一语言美点探究一语言逻辑”的认识规律。
  3.4对以上步骤形成的若干目标精加工,叙写教学目标
  这个环节就是按照规范的语法格式和教学目标“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加工《朱》文言教学的各级各类目标。按照“行为条件……→指向核心素养的行为标准(不必每条都出现)”格式叙述。《朱》教学目标可以最终写成:
  (1)学生通过回忆游览玄武湖、紫金山及周边景区的经历,提炼回忆中山水的多种美好特征,能用优美精炼的语言归纳。
  (2)学生能够结合课下注释并与同桌合作,疏通词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含有“山”“水”的四字短语概括富春江山水美景之妙。
  (3)学生感知并欣赏教师提示下的四字短语或四字句,掌握骈文的句式特征特别是声律和谐的特色,能正确辨认“骈句”。
  (4)学生经过数分钟的静思,从“字词品味”的角度看作者对山水的描述之美,教师同时进行“发言小结”,要有概括力且生动。
  4结语
  正是由于语文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绝大多数的学生往往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习得语文知识并进行语言训练。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制定恰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师草率制定教学目标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主次不分,头绪混乱,从而打击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恰当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教学反馈和对学生活动会很精准,让学生快速直接地认识到自身语文学习尤其是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4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