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L-6、TNF-α在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IL-6、TNF-α在早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回顾性分析其病例资料,根据感染不同时期将患儿分成感染急性期和感染恢复期,其中急性期组(n=50)和恢复期组(n=50),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测定,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探讨炎性因子与感染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 对照组受检者TNF-α、IL-6均明显低于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P<0.05);急性期组患儿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患儿(P<0.05);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急性期死亡5例。结论 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来说,急性期病情严重,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新生儿,提示临床发生感染症状后,患儿炎性因子将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急性期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更高。
[关键词]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感染症状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0)01-147-0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危重,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报道认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影响比较大,一旦发生感染,患儿可能合并多个功能及器官损伤,可加重病情的同时,也会给临床治疗及处理造成严重风险[1]。一般而言,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临床需要及时对患儿病情进行明确,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措施,使抗菌治疗更加安全、合理。笔者所在医院通过测定新生儿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来对患儿病情进行判断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血清IL-6、TNF-α水平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及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炎性指标参与病情诊断的优势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清远市清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100例,其中感染性腹泻12例,脐炎25例,败血症25例,新生儿肺炎33例,其他5例,所选患儿均有家属陪伴,满足本研究相关条件,符合相关诊断操作标准[2-3]。根据感染不同时期进行分组,感染急性期:在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应激原作用于机体后的短时间(数小时至数日)内,TNF-α、IL-6水平血清成分急剧变化;感染恢复期:病原体完全或基本消灭,免疫力提高,病变修复,临床症状陆续消失的时间。急性期组(n=50)男22例,女28例,日龄1~12d,平均(5.23±0.74)d。恢复期组(n=50)男23例,女27例,日龄1~10d,平均(5.22±0.68)d。所选患儿病情明确,通过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分析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将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前后作为临界点,消失前为急性期,消失后为恢复期。同时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日龄1~11d,平均(5.25±0.71)d。本次调查研究符合伦理标准,通过伦理委员会相关审查,三组受检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收集标准
1.2.1纳入标准[4-5] (1)符合诊疗规范者及可以配合诊疗者;(2)患儿脏器功能无严重损伤者;(3)病历资料完整者;(4)患儿满足诊断及检查操作指征;(5)患儿无先天性严重疾病;(6)产程无异常、产妇无胎膜早破及感染迹象;(7)足月儿且出生时Apgar评分正常。
1.2.2排除标准[6-7] (1)合并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2)合并器质性病变、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3)治疗依从性较差或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4)法定监护人存在交流、沟通障碍者;(5)患儿合并全身性重症感染及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情况。
1.3诊断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取外周血,采血前确定受检者无糖皮质激素、血浆、丙种球蛋白使用史。抽取三组受检者肘静脉血液3mL作为检验样本,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置放到内毒素及无热源试管内,保持真空状态,轻摇血液标本,3000r离心处理10min分离血清,将溶血标本剔除在外,并将血清在-80℃环境中保存。血清检验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标准及流程执行,对三组受检者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准确记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测定,TNF-α、IL-6水平由实验室统一检测,试剂盒由深圳某医药公司提供,通过绘制曲线方法,对细胞因子的浓度进行确定,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做好质控。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6.0进行数據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比较
对照组受检者TNF-α、IL-6均明显低于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急性期组患儿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急性期组与恢复期组患儿死亡情况分析
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急性期死亡5例(10%);恢复期患儿无死亡情况,急性期死亡率高于恢复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24,P>0.05)。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发生后,可导致多种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一旦发生感染,则多种细胞均可产生大量白介素及肿瘤坏死因子,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可受到单核巨噬细胞影响,参与到患儿机体感染性疾病发生与发展中[8-9]。合并感染症状后,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表现不够典型,且检测时间长,无法对患者病情做出及时诊断,对患儿影响比较大[10-11]。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应及时为患儿开展更加便捷、高效的诊断方法,对病情进行明确,从而开展针对性治疗。 有报道,IL-6属于多细胞来源细胞因子,在维持人体机体生理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12],TNF-α属于非特异性标志物,在多种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内毒素影响下,可促进中性细胞分泌,成为IL-6和TNF-α的主要来源[13]。本研究结果证实,急性期组TNF-α、IL-6均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对照组,说明感染症状发生后,上述炎性指标随之升高,其病情越严重,炎性指标越高。
既往研究[14-15]将一氧化氮(NO)水平纳入其中,结果证实,急性期组患儿NO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健康新生儿,充分证实其可能在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未将NO水平检测结果纳入其中,应在日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此项指标,为急性期患儿病情确定提供更多参考指标。在此基础上,100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例中,急性期死亡5例,恢复期无死亡病例,说明急性期患儿死亡风险更高,值得临床医学工作者关注。也就是说,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儿体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新生儿,提示临床发生感染症状后,患儿炎性因子将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时期炎性因子水平存在一定差异,急性期患儿炎性因子水平更高[16]。
综上所述,IL-6、TNF-α属于感染性疾病关键炎症介质,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监测,可综合反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情程度,对病情确定、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鲁新,仝冰云,姜宁,等.血清IL-12与hs-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5(7):1106-1108,1112.
[2]陈海涛.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单独及联合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6):124-126.
[3]陈红.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测定的应用与临床病例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17):37,39.
[4]林俊君,江丽桦.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7):907-908.
[5]陆世娟,尚庆毅,蒋志红,等.IP-10联合PCT和hs-CRP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17(3):304-307.
[6]白萌萌,孟林,李文,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127例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12(3):272-277.
[7]Izquierdo G,Reyes A, Delpiano L,et al.lmmigration andimpact on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newborn[J].Rev ChilenaInfectol, 2017,25(18):1328-1336.
[8]彭蕾,朱艳萍.血清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及高敏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32(4):408-410.
[9]于华星.新生儿感染性休克与新生儿疾病危重病例评分及多脏器功能损害间的关系[J].临床研究,2018,26(2):62-64.
[10]黄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抗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7,14(8):1604-1606.
[11]阎青青,王丹.血清PCT、hs-CRP、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23):3877-3879.
[12]李素萍,汪倩,龚瑾,等.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7):4154-4157.
[13]许明峰,程锐,冯罗华.脐带血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诊断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5):130-131.
[14]殷静.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小板参数在新生儿感染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5):3539-3541.
[15]刘淑萍.IL-12及hs-CRP水平变化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2941-2943.
[16]謝爱香.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及诱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9,23(3):513-516.
(收稿日期:2019-05-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01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