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结果 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中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1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被称为隐匿性心肌缺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冠心病,表现为无明显的心绞痛症状。在日常生活当中患者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常常由于未出现明显的疼痛感,而忽视疾病的发展,进而延长了心肌缺血的病程,等到发现时已处于严重病情状态,对心脏带来了更不好的影响,增加猝死风险。因此,尽早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诊断是十分必要的。常规的心电图是心血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但是效果不佳,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动态心电图能够24小时实时检查患者的心电变化,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有较好的诊断效果。本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70例疑似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再将他们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男45例,年龄24~62岁,平均(37.86±6.7)岁,病程1~7个月,平均(3.2±2.1)个月。女25例,年龄21~56岁,平均(31.2±5.2)岁,病程1~8个月,平均(3.8±2.5)个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且年龄大于18岁。排除标准:心肌肥厚者、精神疾病者、合并心律失常者、重度贫血者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检查。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采用H-SCRIBE 动态心电分析系统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敏感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 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资料差异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诊断两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低于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有11例患者检查结果为真阳性,7例为假阳性,7例为真阴性,10例为假阴性。观察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检查结果为真阳性,2例为假阳性,1例為真阴性,4例为假阴性。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 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的冠心病。患有无症状心肌缺血疾病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大量饮酒等情况下,就容易发生心脏骤停,严重者甚至猝死。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不佳,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成为目前临床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常用手段。使用动态心电图操作简单快捷,且能有效地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低于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观察组患者病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美琴,钟晓明,肖慧敏.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41-42.
  [2] 王 媛,张粉燕,刘芳兰,郭士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中诊断与临床结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3):71+73.
  [3] 郭静波.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8,27(07):2407-24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