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文以“新”制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红梅

  摘要 分析了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在应试教学的指挥棒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约束,写作缺乏个性表达。作者提出了让学生作文出新的三个主张:表达真实自我,关注社会,鼓励个性化。
  关键词 应试教育 创新作文 创新思维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最令人头痛的便是作文批改。每当看到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构思,毫无个性的表达,烂熟而枯燥的词语,我就会感到昏昏入睡,提不起精神。没有“新”,文章便没有审美情趣,当然也提不起阅读者的兴趣,如此作文理所当然得不到认可。如何使学生作文生出新意,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真实自我,让心灵自由飞翔
  
  中学生处于一个多思的年龄,面对纷繁的社会人生,他们有憧憬,也有茫然,他们有太多的感情需要倾诉和表达,而快节奏的生活和升学的压力,铸成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表达真实自我”,发展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强悍的“生命力”尽情地释放出来,给学生心灵的自由和作文的自由,不使他们的思维简单化、模式化。鼓励学生在忠于生活和心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陈旧的思想模式,敢于“越轨”和“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想去体味生活,用自己的书写去提升人格,能够在作文中淋漓酣畅地挥洒才情,让写作成为真实而强烈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在写作中,学生真实地审视自我、反省自我,人的精神世界才得以升华。只有在这种不尽相同的自我表达中,我们才看到写作园地中百花争妍、精彩纷呈。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由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为应付一篇作文,搜肠刮肚、抄袭拼凑,无怪乎有的同学把写作文看成是最令人讨厌的事情了,而日记、随笔成为了他们大胆袒露心事的载体。唯有真实的,才是最富有活力的。基于此,语文老师应跳出思想的框架,用关注的目光去看待这群富有新思想的年轻人,不苛求“崇高”、“庄严”、“积极”的大一统倾向,应记住一点:没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是苍白无力的。
  
  2 关注社会人生,写创新作文
  
  从教育的大背景来看,如今更加重视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发展。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作文命题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个性、体现才能的空间。但无论考题怎么变,有一点是没变的,对社会人生的积极关注始终是永恒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对社会人生有深度思考,对心灵要有真切触动,悟出蕴涵的深意,讲出感人的哲理。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力和价值所在,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常“新”呢?那就是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用积极的心态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发现人生的真善美,激活真情体验,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关注时代,关注时事政治,把握时代的脉搏,锐意创新。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多元的、开放的眼光投向大自然,投向社会,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激发他们以主人的姿态去倾注情感,赋予理性,让他们在作文历练中经历再社会化的洗礼,培养自由的胸怀和独立的精神。
  
  3 鼓励个性化,倡导独创性
  
  中学生处于生命最为旺盛的时期,他们有着丰富的感受力,天然具有一种言语的创造个性。比如他们写“爱情没有因久远而风化”。写“钟声在伤口的阵痛中怆然回响”,把女孩快乐的心情形容为“任一头秀发飘逸出风的线条”。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往往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突出了“套子”的重围的个性表达,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喜欢不拘一格的文章体裁,会使用一些另类的流行,我们有的老师视之为洪水猛兽,这显然对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所挫伤。当然,捍卫语言的纯洁还是有必要的,但我们并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拒绝学生个性的表达。所以,语文老师应对比加强引导,给予积极的鼓励,使之发展成为一种自然的创造力。
  “文章最忌百家衣”。人云亦云,千人一面、古今同腔的作文没有个性,缺少生命力,读之味同嚼蜡,谁会欣赏?只有充满个性魅力的文章,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在“有个性的表达”中,养成独立的文章风格、人文品格和创造精神,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提升作文的思想境界,展现创新思维的崭新风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