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鼻中隔偏曲95例的手术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沛 吴小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有效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对9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其中治愈89例,占93.7%,好转6例,占6.3%。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患者鼻塞症状均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无无效者。检查发现鼻中隔基本居中,无穿孔,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内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71-02
  鼻中隔偏曲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据报道人群中发病率为51%,其中有症状需要治疗者为12%,即每百人中有约近6个因患该病需要治疗〖1〗。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在鼻科得到推广应用,我们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对9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9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男68例,女27例,年龄18~53岁。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头昏以及反复的鼻出血等表现,术前患者均行鼻内镜检查,其中“C”形偏曲39例,“S”形偏曲28例,单纯嵴突12例,单纯棘状突7例,单纯高位偏曲9例,有8例合并慢性鼻窦炎,12例合并变态反应性鼻炎。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头低位或坐位,用1%的利多卡因加0.1%肾上腺素行局麻。鼻内镜下取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切口,上至鼻顶,下至鼻底部,深达软骨膜,充分分离左侧黏软骨膜,在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处进入中隔右侧,然后向后分离右侧黏骨膜。剥离范围要以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和继续剥离为原则。用中隔咬骨钳切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用小圆刀切除宽约3mm的鼻中隔软骨,多数鼻中隔软骨偏曲是由于发育不对称导致四周压力不均所致,可做条形切除。手术最后缝合鼻中隔切口,术毕双侧鼻腔填塞抗生素凡士林纱条。
  1.3 疗效评价标准〖2〗:①治愈:鼻中隔偏曲矫正,创口一期愈合,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消失,无并发症;②好转:鼻中隔偏曲矫正,创口一期愈合,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无并发症;③无效:鼻中隔偏曲矫正不满意,鼻腔通气未改善,术后鼻塞、头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其中治愈89例,占93.7%,好转6例,占6.3%。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患者鼻塞症状均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无无效者。检查发现鼻中隔基本居中,无穿孔,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中隔偏曲主要是由于外伤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结构上的畸形。由于单侧或双侧鼻腔狭窄、鼻腔阻塞、呼吸时气流动力学发生改变,鼻腔分泌物因呼吸时空气紊流而在局部聚集,继而导致鼻黏膜肿胀,肿胀的黏膜之间互相挤压刺激神经而产生头痛、异物感〖3〗。由于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出现不同类型,不同部位的畸形,如出现有“C”型、“S”型、嵴突型、棘突型,其中发生部位有前下部、中部、前上部、后下部、后上部。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是1900年首创,即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该手术因患者体位及额镜照明影响,对鼻中隔高位和后段偏曲的全貌无法视清,手术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术者经验及手感,容易损伤或撕裂黏膜,易发生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4〗。鼻内镜下成形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具有以下特点:(1)鼻内镜可直接达到较深的部位,很容易彻底矫治位置较深的偏曲鼻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或梨状骨骨嵴,并且只去除病变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不切除筛骨垂直板或梨状骨的大部分,以免造成术后鼻中隔煽动,影响生理功能的恢复。(2)在鼻内镜直视下,视野良好、解剖层次清晰,能清楚地显示黏软骨膜与白色的软骨,有助于医生找到正确的层次,准确地在黏骨膜下分离,手术中一般不会损伤鼻中隔黏骨膜,最大程度地避免了鼻中隔穿孔的发生。(3)鼻中隔局部矫正术中去除适当的软骨部分或行软骨划痕,仅去除偏曲的骨质部分,凿除棘突,保留了大部分的鼻中隔软骨和骨质,保持了鼻中隔的厚度和硬度,防止鼻梁塌陷,维持了鼻中隔的正常形态,在手术中要注意任何外力都有可能影响鼻中隔软骨的生长走向,所以在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时要调整好方向和力度。(4)青少年面部发育尚不完善,不能行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此术式切除的鼻中隔软骨少,不会抑制外鼻和颌面的发育,不影响美观,所以特别适合于青少年〖5〗。鼻中隔高位偏曲的矫正是鼻中隔偏曲矫正的一个难点,治疗时应注意处理要到位。鼻中隔偏曲常造成偏曲侧鼻腔气道狭窄,而对侧鼻甲代偿性增生肥厚,鼻中隔结节样改变,最终导致双侧气道狭窄。尤其高位偏曲的鼻中隔影响鼻窦通气引流,常是中鼻道狭窄、阻塞、鼻窦病变的解剖原因,是对合并鼻窦病变须进一步行鼻窦手术的关键步骤〖6〗。我们采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对9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均获满意矫正,其中治愈89例,占93.7%,好转6例,占6.3%。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患者鼻塞症状均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鼻出血、头痛等均明显减轻,无无效者。检查发现鼻中隔基本居中,无穿孔,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肖红俊,孔维佳,汪广平,等.再次鼻中隔矫正术〖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3:184-186
  [2] 韩德民.耳鼻咽喉头颈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37-240
  [3] 昊年周,唐红旗,陈一新,等.鼻内腔下改良鼻中隔矫形术〖J〗.中国医药导报,2007,4(8):35
  [4] 方小勇.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研究〖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08,1(1):59-60
  [5] 萤翔,孔勇刚,陶泽璋,等.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22):1042-1043
  [6] 许超,李正权,侯军,等.鼻内镜手术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00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08,37(21):2474-24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