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余爱华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h内和6-12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355-01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公众的生活质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却呈逐渐增加趋势,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主要引起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原因为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早期积极对A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抢救率,改善近期效果及预后,降低病残病死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45-73岁,平均63.3±5岁。其中前壁梗死16例,下壁梗死17例,正后壁梗死、下壁合并右室梗死7例;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史17例,糖尿病3例,无合并症者4例。均符合我国于2001年制定的关于溶栓适应证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标准:①患者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症状比较典型;②肌钙蛋白T或CK-MB呈动态变化并超过正常值上限;③心电图检查急性心肌梗死动态演变图形比较典型。同时冠脉CT血管成像(CTA)介入检测冠脉存在病变。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予0.1-0.2mg/min硝酸甘油静脉推注;5000U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一次/12h,连用3-5d,另外给予300mg/d阿司匹林口服,连用3d。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给予100ml 0.9%氯化钠+100-150U尿激酶静脉滴注,5000I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2h/次,连用3-5d;另外给予300mg/d阿司匹林口服,连用3d,后剂量降至100mg/d。
1.3 效果评定:溶栓临床治疗后再通的指标包括:①在溶栓开始后2h内,心电图抬高较为明显的ST段呈50%的下降;②溶栓治疗后胸痛在2-3h内消失或明显缓解;③再灌注心律失常在溶栓后2h出现;④在溶栓14h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提前出现。在以上4个指标中,符合2项或2项以上均可作为再通的判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行(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CK-MB变化时间、胸痛缓解时间、ST段下降超过50%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血管在治疗6h内和6-12h再通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观察组20例中,发生心源性休克和急性肺水肿各1例,均占5%;心律失常3例,占15%;1例死亡,占5%。对照组20例子中,心源性休克6例,占30%;急性肺水肿8例,占40%;心律失常6例,占30%;2例病死,占1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心肌酶谱峰变化、胸痛缓解时间等指标比较(x±s,n20,h)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MI采用溶栓治疗是近年来医疗科技发展的成果,因灌注心肌的开展应用,采用溶栓血栓治疗手段,使闭塞的冠动脉再通率不断提高,使濒死的心肌在得到再灌注后得以存活,降低了致残和致死率〖3〗。在溶栓治疗中尿激酶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溶栓药,在临床应用比较普遍,为纤溶酶激活剂,可将无活性的纤维蛋白酶原在血栓中向有活性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变,进而对冠状动脉内的血栓起到溶解作用,使冠状动脉梗塞处血流再通,发病距溶栓的时间与临床效果有着直接相关性,早期治疗,可获得较佳疗效,本次研究观察组6h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6-12h及对照组,总再通率为65%。同时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需对尿激酶的剂量进行合理选择,并做好溶栓适应症的严格筛查。综上,AMI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迅速有效、为目前国内首选的治疗AMI的药物,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降低了病死率,改善预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青峰,吴玮,屈莉.早期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与再灌注心律失常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6):706-707
[3] 杨爱民,葛伟,纪巍,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论坛,2004,3(5):29-30
[4] Fenaux P,Chomienne C,Degos.All trlansretionic acid and Chemo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remyelocytic Leukemis.semin HematoL.2001,38:12-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