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儿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家凤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20-01
  
  静脉给药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条快捷、高效途径,在门诊注射室中小儿在静脉输液中占额定数量,尤其是以季节性发病比例居多,现将对小儿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处于情感和认知发展阶段,对静脉注射通常感到恐惧[1],表现为强烈的反抗行为,哭闹不止,拒绝治疗;患者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会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2],这样给注射增加了难度,故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取决于操作者,患儿、家属三者的密切配合,在操作过程中三者相互协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1)首先作为一名护士要有饱满的精神,稳定、自信的心理素质,热情的工作态度,亲切的话语,稳重的举止,自信的行为展现于患儿和家属面前,取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2)患儿的共性特点均对静脉注射产生恐惧、哭闹的情绪,此时操作者应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进行耐心的解释、抚慰、哄说、取悦,通过鼓励、表扬等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感情,使患儿消除陌生与恐惧情绪,从而获得患儿信任感和积极配合。
  (3)经过做好以上的心理护理后,穿刺前护士必须向家属施教固定患儿的方法,重点固定关节部位,防止患儿在操作过程中因不合作导致穿刺失败。
  2 根据年龄和血管特点,选择不同的静脉穿刺针头
  根据对小儿输液工具选择原则,宜选择细、短、针头斜面短的头皮针,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减少患儿的疼痛[3];在给药原则和安全注射原则的指导下,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血管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故对小儿注射针头选择如下:3岁以下患儿选用4.5号;3-4岁患儿选用5号;5-6岁选用5.5号;6岁以上选用6号。
  3 根据年龄和血管特点,采取不同的穿刺技巧
  (1)2岁以内小儿,合作性差,且肢体活动有力不易控制,宜选择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又不易影响活动,便于保温,穿刺前必须2-3人协助固定患儿头颞部、双肘、双膝;头部垫一薄枕头,进针时操作者左手拇、食指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对20°角于静脉上方穿刺,见回血后沿静脉方向平行刺入0.5-1cm;固定时先用第一条短胶布固定针头翼部,第二条带棉短胶布固定穿刺点,第三条短胶布自针柄下向上交叉固定于针柄两侧,第四条短胶布将针头远端软管绕一周后固定于针柄上方,后用两条长胶布围绕头部一周固定,最后一条长胶布是加固和固定输液管近端,防止脱落。
  (2)四肢静脉充盈度高的穿刺,此类血管充盈饱满,管壁固定、富于弹性,穿刺率最高,即使患儿合作性不强,也能穿刺成功。穿刺方法采取正中进行和旁侧进针均可,进针角度提高至25°角。
  (3)细小型静脉的穿刺,注射前先使血管充分充盈后再穿刺,可采取局部热敷,活动肢体或用拇指轻压血管局部等方法,注射时直接于血管上方穿刺,见回血后沿静脉方向刺入0.5 cm,注意用力均匀,轻稳而又平行地推进,以免刺透血管,降低成功率。
  (4)肥胖型静脉的穿刺,此类患儿表浅静脉不明显,必须做到一看清、二摸准、三感觉位置与走势,护士必须认真和细心做到以上三个要领,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顾虑和害怕心理,从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5)水肿型静脉的穿刺,此类血管多见于肾病患儿,既不易看到也不易触摸,穿刺前先用手指沿静脉穿刺方向压迫皮肤片刻使局部水肿减轻,显露血管后立即穿刺。
  (6)脱水型静脉的穿刺,多见于腹泻、失液、营养不良、血液循环差的患儿,此类血管比较瘪,不充盈,血管不易触摸,穿刺前采取热敷,手法按摩,轻压局部后在穿刺点以上10 cm处扎止血带,保证血管充分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小结
  以上几种方法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并通过对科内护士的不断指导,使到护士们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获得患儿和家属的良好印象和高度信任,也得到医生们的大力支持和赞可,从而获得“门诊静脉注射能手”的称号。
  参考文献
  [1] 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
  [2] 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1
  [3] 杨莘.静脉输液护理指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58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