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达拉奉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查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两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第7、14天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14天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依达拉奉;C反应蛋白
  
  Clinical research of edaravone on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CAI Li-qun.
  The Liqun Hospital of Shanghai 20033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edaravone on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s 86 cases with acute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 from December 2006 to December 2008.all th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and cure group.routine treatment was used to the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control group’therapy,edaravone was given to cure group.the level of hsCRP was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results of cure was compared.Results①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wo groups exis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② the level of hsCRP i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in the 7th and the 14th of treatment exis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1),the level of hsCRPin the 7th and the 14th of treatment in cure group exist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Edaravone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hsCRP in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which should b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octors.
  【Key words】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Edaravone; C-reaction protein
  
  大面积脑梗死起病急,且进展迅速,病情常表现危重,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在急性脑梗死中,研究表明,炎性反应是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之一,高敏C反应蛋白目前被认为是急性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本文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6例,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以上患者均行头颅CT或MRI确诊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出现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同时参考2000年全国脑血管病研讨会制定的《脑卒中分型分期的治疗(建议草案)》中大面积脑梗死为梗死灶的最大直径>5 cm,并同时累及2个或者2个以上的脑叶。以上患者均为首发病例,在发病24 h以内入院接受治疗。排除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2.4±10.8)岁,平均病程(11.4±2.1)h,其中合并有高血压21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14例,冠心病6例,心房纤颤7例。治疗组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7±12.6)岁,平均病程(12.3±1.9)h,其中合并有高血压22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5例,冠心病7例,心房纤颤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合并的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脱水剂、降压、降脂、控制血糖、抗感染、抗血小板凝聚、抗凝药、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注射液)、神经营养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吉林省博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92)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30 min内滴完。14 d为一个疗程。两组共治疗2个疗程。
  1.3 高敏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第7、14天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于EDTA抗凝管中,静置30 min后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将其储存在-70℃的冰箱内待测hsCRP。hsCRP的检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采用Dade-Behring试剂盒,以及Dade-Behring ProSpec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系统用6点定标方式建立标准曲线储存于仪器内,最低检测底线为0.15 mg/L。系统自行对标本进行1:20稀释后检测。当检测结果>5 mg/L时,系统会自动对标本增加稀释倍数后重新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标准的疗效判断标准[2]。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96%;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加重者。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4521143784.4
  对照组4113841660.9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治疗前与治疗第7、14天hsCRP水平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治疗第7、14天hsCRP水平变化(x±s,mg/L)
  组别n治疗前(mg/L)治疗第7 d(mg/L)治疗第14 d(mg/L)
  治疗组4576.5±13.835.4±9.19.8±1.3
  对照组4177.1±14.256.2±9.914.5±3.6
  注:两组治疗第7、14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第7、14天分别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大面积脑梗死来说,在临床中多为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或皮层支的完全性卒中,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大面积脑梗死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在现在研究中,认为它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而血清中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很重要的相关性。
  对于C反应蛋白来说,它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现在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C反应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与炎症损伤有关。在实验中发现,C反应蛋白能够激活斑块内的补体系统,从而使斑块表现为不稳定型,在动脉血栓导致血管损伤的病理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量的C反应蛋白附着在被损伤的细胞膜上,所以C反应蛋白不仅仅是炎症所伴随的反应,还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引起斑块破裂,并参与了脑梗死的形成过程。再者,当脑梗死发生后,水平增高的C反应蛋白还可能与受损部位的磷脂结合,从而进一步加重缺血。C反应蛋白主要是通过单核细胞、粒细胞上面相应的C反应蛋白受体,促进了黏附分子的释放,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在补体系统激活的情况下,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高水平的纤溶酶原抑制剂,使凝血纤溶系统的平衡别破坏,激活血小板产生大量的血栓素A,从而促进了血栓形成[3]。
  高敏C反应蛋白能够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是逐渐受损的慢性反应过程,而这种慢反应过程可能诱发脑梗死的发生。在对心绞痛患者的研究中,如果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这类患者的预后就差。在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实验研究中,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事件有着密切关系[4]。
  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以清除体内的活性氧分子及脑内具有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可阻止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损害症状等神经保护作用。再者,依达拉奉可抑制由水溶性或脂溶性触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的过氧化作用。对于依达拉奉来说,通过血脑屏障率较高,可在脑内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且此药不影响患者的凝血系统,所以没有出血的危险性,安全性高[5]。
  在本文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以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其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差异有统计意义;在治疗组中,治疗第7、14天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中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说明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有降低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的作用。总之依达拉奉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薄宇清,刘秀兰,刘惠萍.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新乡医学院学报,2006,23(5):489-490.
  [4] 梁添书,刘建尧,张启确.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5-16.
  [5] 祝连生,谭倩,武峰.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6):53-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7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