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招引路径及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02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出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近几年,国内各省市都不断创新人才政策、提升引才力度。论文以江苏引才为例,系统分析如何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当下引才面临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Abstract】In May 2002,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formulated the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Talent Team Construction Plan from 2002 to 2005", which for the first tim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country by talents", stating that talents play a fundamental, strategic, and strategic role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provinces and cities continue to innovate talent policy, improve the efforts to attract talent.Taking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how to effectively attract and retain talents, as well a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bottlenecks faced by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關键词】引才引智;人才竞争;体制机制
  【Keywords】attract talent; talent competi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12-0091-02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2 国内引才形势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浪潮下,中国国内各地区的竞争核心已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技术设施,而是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竞争。当前,“人才是第一资源”已形成全社会共识,各省份、各地区纷纷出台人才引进政策。自2016年起,北京、上海和广东推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改革措施,为海外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延长居留期限、办理签证、国境免签、聘雇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各地也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招才引智工作,不断创新引智工作模式。例如,北京成立了海外学人工作联席会,组建了驻香港和硅谷、伦敦、多伦多等11个海外人才联络机构;广东在硅谷、纽约、巴黎等城市设立了11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并于2015年主动出击赴独联体国家招聘人才;广西利用与东盟国家海陆相通的区位优势,推动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促互动等。仅2019年2月,就有常州、海口、西安、南京、深圳5个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新政吸引国内各类人才,其中4个城市降低了落户门槛。截至2019年2月,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行列。
  3 江苏引才问题以及现状分析
  江苏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重抓人才工作,以人才资源之长补自然资源不足之短,以人才优先发展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2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90万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数位居全国前列,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走在全国前列[1]。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例如,有的地方思想不够解放、人才意识不够强烈;存量人才开发不足、增量人才水平偏低,有“高原”无“高峰”现象依然突出;人才工作体制不灵、运行机制不活,人才活力激发不够;人才综合服务不配套、政策落实不及时,人才满意度还有待提升。
  江苏研发人员达80万,但顶尖人才不足,在重大科研项目、重大科技工程、重点学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缺乏领军人才,冒尖的年轻优秀人才比较少,对高层次海外人才和团队吸引力还不够。根据国家外专局统计数据,目前在上海工作的国外人才已达21万人,广东、北京也超过15万,而江苏省还不到10万。可以说,江苏当前面临着端着金饭碗却吃不好的现实窘境,怎么把人才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优势,是我们当前亟待破解的问题。   据科技部发布的2018年中国独角兽榜单,全国独角兽企业共202家,江苏省仅8家企业入选,与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市差距明显。针对高校学生毕业离开南京,很多人认为是南京房价太高,但是2018年调查显示,毕业生离开南京,八成以上选择去了房价更高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原因是这些城市有华为、腾讯、百度等具有全球影响的领军企业。年轻人才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前景”和“事业发展平台”。
  4 江苏引才对策建议
  4.1 解决创业人才融资难问题
  要扩大人才金融范围、丰富人才金融产品、建立人才金融平台、完善人才金融机制,真正用好人才金融主抓手,着力解决人才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加强与银行、投资、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
  4.2 保障企业以及企业家的主体地位
  企业人才工作也逐步成为我们工作聚焦点之一,尊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激活企业的主体作用,把培育企业和企业家作为深化产才融合的重要任务来抓。要按行业和区域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引领作用大、发展潜力好的领军型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健全协商会办机制,给予“一企一策”支持,“特事特办”、排忧解难。支持建设平台型公司、产业创新联盟,发挥领军型企业在产业发展和集聚人才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扶马上路”,防止政策支持中的“马太效应”。要大力推进减税降负,营造公平营商环境,推动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尖”发展。
  企业家是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是人才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才中的帅才。全省各高新区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实施科技企业家支持计划,着力培育一大批既通科技、又懂市场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储备更多有知名度、有感召力的科技企业家[2]。
  给予人才更多发展空间。体制内外、身份差异是限制人才投身创新、献身创业的重要因素。在体制内的高校、科研事业单位中,多年来积累了很多的科技人才,他们往往有技术、有成果,也有创业冲动和经营天赋。但多数人对于体制内安逸的生活,总有一份不舍;对于创业中未知领域,多少有些不安,加上各种政策束缚、条件限制,难以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这就需要为他们思想上减压、身份上松绑,推行人才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園区的“双落户”制度,打造人才创新创业的“旋转门”,畅通人才在不同体制间的流动渠道。
  4.3 保障引进人才的配套服务
  第一,推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多方式解决人才居住需求。鼓励有条件地区设立人才安居集团,负责筹建人才安居住房。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商品房定向供应制度,在新建商品房中按比例配售人才专用房。
  第二,先保障人才子女教育。优化整合学校布局,增加优质教育供给,鼓励高校兴办附属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校,确保人才子女有学上、上好学。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就地就近原则,结合人才意愿“多选一”安排入学。省部属单位高层次人才符合政策的,享受居住地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待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学校,满足外籍人才子女教育需求。试点推行积分入学制度,长效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
  第三,提高人才健康保障水平。设立人才定点医院和线上线下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预约挂号、导诊转诊、临床诊疗等便利服务。建立人才重大疾病通报制度,做好人才诊疗协调和救济慰问。定期开展人才健康体检,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人才配备家庭医生,定期随访,上门巡诊。遴选一批疗休养基地,定期组织人才集中休假疗养。用人单位可为人才购买重大疾病和补充医疗保险,提高人才健康保险保障水平。
  第四,完善人才生活配套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打造人才之家。放宽出入境政策,简化审批流程,提供出入境便利。支持各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在机场、车站、码头等为人才提供便捷通道服务。定期组织人才开展文体活动,向人才开放文旅、体育、健身等公共服务设施。拓宽服务网络,为人才提供入籍落户、出入签证、交通出行、税收保险等帮办服务。
  第五,构建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动态调整人才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完善联动协同、线上线下的服务网络。推广不见面审批,在政务服务平台设立人才专窗,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业务受理等“一揽子”公共服务。建设人才大数据,打造江苏人才信息港,加强人才统计分析和信息发布。鼓励各地组建人才集团和猎头公司,引进国际知名人才服务企业,集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大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行服务专员、人才管家等个性化专属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修现.新形势下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探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04):51-53.
  【2】林海峣.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06):119.
  【作者简介】陈禹瑾(1990-),男,江苏南京人,助理工程师,从事科技人才服务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131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