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内高校图书馆基金会赠书现状与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基金会;赠书
  摘 要:文章分析了基金会赠书业务的性质与特征,指出了高校图书馆在联系、接收、整理基金会赠书过程中制度、人力、经费、技术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规范流程、优化人员配置、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解决相关问题,并对基金会赠书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2-0042-03
  基金会赠书学科分类广泛,符合高校图书馆的收藏标准,有效地弥补了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的不足,是高校图书馆赠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赠书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在联系、接收、整理、利用基金会赠书过程中也面临制度流程缺失、图书筛选与加工滞后及文献重藏轻用等问题,制约了基金会赠书的进一步发展。
  1 国内外基金会赠书概况
  1.1 国外基金会赠书概况
  国外基金会对我国高校赠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初是由国内几所高校作为国外基金会赠书的转运站,面向全国高校提供赠书服务[1]。201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接受境外机构或个人赠送境外出版物有关事项的通知》后,负责接收、保存、转赠国外基金会赠书工作的任务逐步转移到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主要接收美国亚洲基金会、中美亚洲之桥基金会、日本科学协会等境外基金会捐赠的书籍[2],所赠图书以外文为主,包括英文、法文、日文等语种,内容涵盖各个学科,其中大量精装书和工具书的质量较高,但也有部分图书是旧书或二手书。国外基金会捐赠图书是免费的,但需受赠方按捐赠图书的册数承担相应的运费。图书转运价格根据地理位置略有不同,以笔者所在的云南省为例,美国亚洲基金会捐赠的每册图书的转运成本到云南为50元,较之高昂的外文原版图书价格优势明显。
  1.2 我国基金会赠书概况
  随着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国内基金会开展赠书工作的机构逐渐增多。基金会在我国分为公募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公募基金会赠书项目主要面向中小學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获取赠书的概率不大,只有少部分对口基金会会向高校图书馆捐赠图书,如涉及侨务工作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曾向华侨大学图书馆捐赠过一批海外图书。非公募基金会多将图书捐赠作为其慈善事业的一个子项目,是高校图书馆获取赠书的重要来源,较为知名的机构有中国韬奋基金会、宋河老子国学教育基金会等。另外,我国还有专门从事图书捐赠事业的非公募基金会,如北京人天书店设立的北京蔚蓝公益基金会,主要面向社会开展图书期刊和各类出版物捐赠等事务。国内基金会的赠书程序较为灵活,主要分无偿赠予和按图书码洋收取转运费两种模式,具有图书种类多、复本量大、时效性强、新书多等优势。目前,我国基金会所捐图书的来源渠道较多,但基金会对图书的鉴别能力尚不足,因此一些图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 目前基金会赠书存在的问题
  2.1 外文文献的遴选机制有待完善
  基金会可供高校图书馆选择的外文文献在逐年增加,据中国国际赠书网统计,目前可供选择的外文文献书目信息已达10万余种,但我国高校图书馆尚未出台针对国外基金会赠书的采访工作细则,同时图书馆员囿于学科背景、外语能力的限制,对入藏哪些外文图书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导致国外基金会赠书工作进展缓慢。
  2.2 对基金会赠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对高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购书预算能够得到保障,致使其对赠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同时,高校图书馆部分负责赠书业务的图书馆员认为接收赠书会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因此对赠书工作持消极态度,逐渐使基金会赠书变成捐赠方单方面的行为。
  2.3 赠书工作存在人力财力不足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编目工作逐步向业务外包方向发展,图书馆的编目人员在不断减少。为节约经费,高校图书馆对基金会捐赠的图书没有进行业务外包,而是由本馆图书馆员完成,但基金会赠书一般不提供MARC数据,导致捐赠图书的加工整理周期较长。面对大量的赠书,图书馆编目人员不足问题凸显,尤其是外文文献编目问题更为突出[4]。由于各高校图书馆的外文编目规则不同,导致获赠的外文图书无法套录MARC数据,因而文献加工整理速度缓慢,大量外文文献资源无法尽快与读者见面,人为降低了捐赠文献的使用率。另外,虽然高校图书馆都考虑到了转运费等物流费用,但往往会忽略图书入馆后的后续加工费用,对磁条、标签等图书加工耗材及人工的预算不足,导致赠书不能及时得到加工和整理。
  2.4 基金会赠书模式被异化
  近年来,不少书商为拓展图书销售渠道,与国内基金会合作,向其提供特价图书及库存积压的图书。这些特价图书通过基金会流入高校图书馆,而图书馆需以图书码洋为基准,以1~2折的标准向基金会支付转运费。这其实是书商低价倾销或高校图书馆为节约采购经费,规避相关法规,绕过图书招标程序采购特价书的一种方式。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基金会赠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图书码洋价格畸高,通过大码洋赚取更多的转运费。二是部分赠书存在大面积缺页或污损等情况。这些图书多是之前已被个人或其他机构购买但因质量问题而退回的书籍,书商回收后又以基金会捐赠的方式流入图书馆。此外,还有一些赠书原是其他图书馆的藏书,书籍上还留有原图书馆的馆藏章和条码等,给图书重新加工和整理增加了困难。三是基金会对图书来源把关不严,没有进行严格审查,致使一些盗版书籍也掺杂其中。四是基金会赠书的采访书目信息不完善。基金会提供的书目有时只有题名、出版社、作者等基础信息,而缺乏ISBN、出版日期等,导致图书查重等后续工作难度增大。   2.5 基金会的赠书面临藏用困境
  高校图书馆由于馆舍面积紧张,一般都是集中存放赠书,基金会赠书具有文种多、套书和大部头作品居多等特征,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被完全呈现出来。基金会赠书机构众多,图书捐赠数量不一,对于所赠图书是按捐赠单位集中收藏,还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将赠书化整为零分散保存,业内还有争论。此外,由于外文图书的稀缺性及价格昂贵等因素,高校图书馆一般只阅不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还有部分国内基金会捐赠的中文图书由于内容陈旧、版本不佳及图书品相差等原因,造成读者拒绝借阅。
  3 高校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3.1 选择合适的基金会
  目前,国内基金会的赠书工作在高校图书馆的积极推动下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鱼龙混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对合作单位进行一定的考察和辨识。首先,高校图书馆应对国内基金会的资质进行程序审核,并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及基金会中心网了解相关基金会的业务范围和实力。其次,高校图书馆应通过高校图书馆间的联络与互动,获取其他高校图书馆对相关基金会真实客观的评价,从而选取口碑良好的基金会进行合作。最后,高校图书馆应制定基金会赠书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以省级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为核心调研各基金会的综合能力,拟订合作基金会名单,并定期调整名单,以提高合作效率,降低合作风险。
  3.2 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大批基金会赠书到馆时,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工作小组形式划分任务,以编目人员为主,以其他图书馆员及勤工助学学生为辅,定时定量完成赠书的加工整理任务。针对外文文献编目难度大、任务重、西文编目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情况,高校图书馆可采取轮岗措施,在馆内选拔和培训相关人员加入外文图书的整理,还可与其他接收国外基金会赠书的高校图书馆合作,以联合编目、共享数据的形式解决外文赠书编目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对参与基金会赠书加工整理的人员在轮休补休、评奖评优、外出培训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3.3 给予经费扶持
  基金会赠书与其他赠书工作相比后续环节较多,涉及图书转运、专家咨询、加工耗材、勤工助学酬劳等各项开支,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保障难以为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加大对基金会赠书工作的经费支持。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制定下一年度经费预算时,应将基金会赠书单独列支,精算成本,总量控制,保障相关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大向学校、教育厅申请专项经费或对口基金项目支持的力度,拓宽经费获取渠道。
  3.4 完善制度保障
  3.4.1 健全国外基金会赠书采访制度。目前,我国已对国外基金会赠书实行统一管理运作,操作日趋规范化、程序化。高校图书馆应熟知国外基金会赠书的申请流程,出台与之相对应的措施和制度,以保障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明确引入国外基金会外文文献补充馆藏的学科范围,梳理选书标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构建外文赠书专家咨询机制,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聘请专家为国外基金会赠书的内容和质量把关,弥补图书馆专业人员的不足。
  3.4.2 验收、整理环节精益求精。以往高校图书馆对基金会赠书的关注重点主要是如何获得赠书资源,对赠书到馆后的验收、编目等工作不太重视,造成瑕疵图书进入馆藏及捐赠图书的MARC数据与正规购买的图书有较大差距等问题[5]。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改变受赠方对赠书质量不做要求的定势思维,加强对基金会赠书的验收工作,遇到图书有缺页、污损等问题时,第一时间与捐赠方沟通,进行退换货处理。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基金会赠书的审校环节,实行图书编审分离制度,保障赠书编目质量,同时安排业务骨干参与基金会赠书的编目工作,统一馆内编目标准,不能因无法套录数据、工作量大等原因降低编目要求。
  3.4.3 加强赠书工作的过程管理。首先,高校图书馆和基金会应签署书面协议,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运费承担、支付期限、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等做出明确规定,尽量规避图书馆的管理风险。其次,高校图书馆还应对赠书质量实行源头管理,对捐赠书目信息进行前置监督审查,对ISBN号校验错误、出版社信息不全或讹误影响计算机查重效果的书目及时向赠书机构反馈,查找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最后,高校图书馆对码洋较高或精装套书应予以重点关注,从高校图书馆受众人群及高校学科建设出发,通过各大图书网站披露的相关图书的详情和读者评价最终确定书目名单,摒弃聊胜于无的受赠思想,严把赠书质量关。
  3.4.4 多方举措提高赠书利用效果。高校图书馆要加强对基金会赠书的阅读推荐力度,利用微信、网站、校园阅读社团等渠道进行宣传;对基金会赠书特别是外文原版图书要适时放开读者权限,放量宽时,鼓励读者借阅;与基金会合作开展有奖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宣传基金会的公益事业,还可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如:日本科学协会与我国高校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品书知日本”征文大赛,引起高校读者的广泛关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应根据馆情合理规划基金会赠书的陈列位置,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借阅环境。如:国内赠书基金会机构众多,所赠图书量大类杂,高校图书馆在库室空间充裕的前提下可考虑集中收藏,专架陈列;在库室空间紧张的情况下可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散收藏到馆内各个书库,但图书上应有基金会名稱等信息的印章或标签标明其赠书性质,也为今后的图书清点奠定基础。对于国外基金会赠书,高校图书馆一般都会统筹外文书库或专室予以存放,阅读条件较好,但应在原有基础上对图书排架规则进行细化,明晰中外文标识指引,以便读者查阅。
  4 赠书工作的展望
  笔者认为,基金会赠书工作可与高校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漂流活动相结合。部分基金会由于图书渠道原因,赠书指向性明显,种类有限但复本较多,如字典、辞典类工具书以及时效性很强的考级招考类图书经常重复出现在赠书目录中,而高校图书馆不宜过多收藏此类赠书,因此可以在征得基金会同意的基础上,利用图书漂流的形式将其流转到所需读者或其他图书收藏机构,做到物尽其用。图书馆对基金会赠书工作要多方联系、主动出击,杜绝等、靠思想,积极利用网络、电话、邮件等多种途径了解各个基金会赠书的运作方式,尽量扩大可供选择的机构数量。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加强对基金会的信息反馈,定期向基金会通报赠书的流通利用情况,回复基金会对于赠书利用效果方面的关注,使基金会赠书工作有始有终,利于其持续获得受赠机会。
  参考文献:
  [1] 曾志芳,李春燕.高校外文赠书工作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143,154.
  [2] 张鸣.“两会”赠书管理工作研究:以武汉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3):22-24.
  [3] 丁振伟,宫平.图书馆社会捐赠现状实证研究:以辽宁地区图书馆社会捐赠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2):42-47.
  [4] 黄红.阅读沙龙网站:提高日本科学协会赠书利用率的新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0(12):64-66.
  [5] 王海荣.外语院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建设策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8):66-69.
  (编校:徐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157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