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着力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是实现北部湾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及中国一东盟新一轮开放合作的有利契机下,要针对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过程的问题和短板,通过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东盟金融业开放门户,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等措施,加速广西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其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 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20)01-0067-06
  [作者简介]陈文晖,北京服装学院中同时尚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李军,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方向遥感与区域经济;王婧倩,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时尚研究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引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沿海沿边开放的交汇地区,在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大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已成为“十四五”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1.区位优势独特
  北部湾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方向。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区域之一,东临粤港澳大湾区,背靠西南、中南地区,海域紧连东南亚,是整个大西南与东南亚贸易合作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是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交汇门户区域,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战略支点。
  2.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201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接近万亿,达9860.94亿元,占全区比重48.45%,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45%。经济区(六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3.8:44.4:41.8,产业由高电耗的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结构向节能型方向转变和调整。2006年至2018年间,北部湾经济区(六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近4倍,年均增速14.1%,财政收入增长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倍,进出口总额增长11倍;从2008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建设的12个重点工业园,逐步成为区域产业布局的关键载体,已有4个园区的产值或贸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北部湾港货物吞吐量超2.4亿吨,增长了近4倍,集装箱吞吐量超290万标箱,增长了近13倍,呈现出质和量齐头并进的势头。
  3.产业门类逐步丰富
  随着北部湾经济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产业持续完善,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为主的重点产业,同时,加速拓展金融服务、会展、物流、旅游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产业门类逐渐齐全。
  4.产业升级加快推进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有序推进,产业结构稳步优化。经济区12个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势头較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随着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如旅游业、金融业等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撑。
  5.开放网络不断拓展
  北部湾港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已实现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港口通航。截至2018年底,北部湾港拥有内外贸航线42条,其中,已开通面向东盟国家的直航航线15条,涉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缅甸等国,共14个港口。中国一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覆盖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主要港口,合作网络成员已发展到39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面,海铁联运班列开行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开行数量从2017年的178列上升至2018年的1154列。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面临的机遇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传统要素和资源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新旧动能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同时为经济增长注入能量,正在成为当前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来看,新旧动能转换面临重大机遇。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为北部湾培育新兴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新动能不断走强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正在加速推动产业变革和创新,全球产业发展和创新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新技术不断向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各产业渗透和融合,对产业链、价值链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推动传统产业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科学和技术支持。
  (二)国际产业和东部产业继续向中西部转移,为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动力支持
  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和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纷纷提出新的工业化战略,国际产业转移发生深刻变化,已经由传统的价值链低端转移逐步向中高端转移变化,由简单的制造环节转移向包括研发、物流等多环节转移变化。国内经济格局、产业布局也在加快重塑,随着东部地区各种要素成本的上升,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东部地区的产业继续向中西部转移,且在转移质量上不断提升,转移业态上不断丰富,为北部湾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政策保障
  当前,西部地区相比较中东部地区,特别是相比较东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西部地区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西部地区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北部湾经济区要依托自身的区位、港口、生态等综合优势,牢牢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带来的政策效应,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四)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为北部湾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东盟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与中国在经济发展和进出口领域有着高度的互补性。北部湾经济区有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的先行优势,在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的全面生效,标志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双方的经贸和产业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和融合,更多东盟国家产品可以进入中国市场,长期存在的贸易优先、投资不足的现象将有所改善。同时,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北部湾城市群建设的推进,将为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释放更多的活力,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问题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重大工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迅速,但传统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产业升级难度不小,新经济、新动能储备不足,新旧动能的转乘接续不畅,整体处于存量效应有所减弱、增量效应尚显不足的换挡期,新旧动能的转换可能会带来阵痛,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经济区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
  (一)旧动能增量有限,转型不到位
  传统的增长模式为北部湾经济区带来了高增长,也带来环境风险、产能相对过剩、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当前,传统产业仍然是支撑北部湾经济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北部湾经济区的产业发展仍然存在布局分散、结构雷同、龙头企业不强、产品品牌弱、对全区发展支撑和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石化等传统优势产业已过高速扩张期,经济区在淘汰煤炭、钢铁等落后和过剩产能的同时,从发达地区承接转移的传统加工制造等产业,部分行业未能及时转型,有些已形成新的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以来,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经济区部分小冶金行业受到的影响突出,传统重化工业的新增产能受到限制,近年来引进的重大项目不多,除上海华谊钦州项目外,其余重点企业没有大的新增产能。
  (二)新动能体量小,支撑力不足
  新经济是以创新为基础的产业模式和业态,是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力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新领域、新业态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尚未形成规模和气候,总量不大,在产业规模和增长贡献上无法与传统优势产业相比拟,差距明显,还不足以填补传统经济下滑导致的增长缺口,短期内无法承担稳增长、挑大梁的支柱作用,成为制约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创新转型乏力
  产业发展质量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研发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对新常态和转型升级需要,企业研发队伍力量薄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及优秀技术攻关团队缺乏,优秀项目落地存在很多困难。北部湾经济区在科技资金投入总量上严重不足,具有技术研发部门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严重不足,科技投入增速与经济增速严重不相称,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研发能力弱,无法形成系统的创新机制,创新驱动对生产率提高的贡献率较低。
  (四)产业布局不均衡欠协调
  随着我国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向东南亚等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布局不均衡、不协调,以工业为例,南宁市工业比重占经济区四市的比重超过50%,南宁市工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南宁市乃至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面临较大的挑战。
  (五)产业发展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但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彻底,经贸规则与国际接轨还不充分,无论是与自贸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是与发达地区的制度和营商环境相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一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的改革还有待突破,不公平竞争的现象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民营经济发展的空间,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产业链等新型招商模式的探索等亟待深化。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应牢牢把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这一历史契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处理好新旧动能转换与稳定经济增长的关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释放动能转换潜力
  北部湾经济区是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结点,是联通东盟各国乃至东南亚、南亚、西亚直到欧洲的国际陆海联运贸易通道。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是北部湾经济区落实自治区“三大定位”的新使命,对于进一步提高自治区开放水平意义重大。
  一是深化北部湾三港分工协作。围绕建成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和区域性国际枢纽港的目标,统筹北部湾港口资源管控,深化钦州、防城、北海三港分工合作,进一步细化明确三港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防城港3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铁山港综合航运港和国际邮轮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深化北部湾港一体化运营水平,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完善陆海运输网络。加快各类基础设施的有机衔接,着力推动以大港口为主导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发展,建立海港、公路港、空港、內河港、信息港“五港联动”体系,疏通集散运输体系,加快无水港的布局和建设,增添铁路班列和运输航线,大力发展海铁、水铁等多式联运,推动北部湾港与西部、中部地区的铁路运输资源有效衔接,推进陆海大通道铁路与中欧班列衔接融合。积极发挥中国一东盟港口网络作用,培育大宗农产品、海产品等特色航线,大力推进北部湾港口群融人全球航运网络。
  三是构建特色物流体系。依托北部湾港口优势,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快保税港区、航空物流基地和空港物流同的建设,大力发展以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为中南、西南地区和东盟国家提供集散中转、贸易服务、保税等综合物流服务,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充分利用南向通道最大限度释放新动能。建议将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的物流同谋划和建设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大支持力度。   (二)构筑东盟金融业开放门户,培育新动能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基于地区间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结合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金融产业,完善落实金融服务政策,丰富和拓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业开放发展迈上新台阶,推动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一是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人民币在东盟的跨区域使用,探索开展境外人民币贷款业务。将新业态的发展与人民币的结算业务拓展结合起来,鼓励跨境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人民币结算试点。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技术,围绕港口建设运营、海洋经济、商贸物流、大宗农产品等领域,开展以账单、仓单、运单等为质押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与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及其他商贸企业的对接合作,开展以区块链、供应链为纽带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丰富和完善贸易融资方式。围绕“走出去”加快金融服务,探索围绕境外资产、股权等权益开展贷款等金融服务支持。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撑。围绕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重点区域,北部湾港口国际航道航线以及相关联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对境外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积极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探索设立物流、港口等专项基金。
  三是完善金融服务政策保障机制。加大政策研究力度,落实好国家、自治区的各项金融优惠政策,围绕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等重点任务开展的金融业务,予以一定的贴息和补偿。建立多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融资主体、政府、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机制,加强金融服务的管理和考核,逐步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快引进、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三)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发展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代表了国际产业的发展方向,北部湾经济区要积极对接世界科技前沿,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构建未来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一是牵引制造业产品和质量升级换代。依托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沿边优势,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前沿领域和技术,推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产品向高端化、特色化转变,鼓励现有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做新做实。引进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建立高技术船舶研发与商务船艇、军用舰艇基础配套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生产基地。
  二是借助技术外溢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嫁接、应用各类产业,推动汽车、工程机械、有色金属、制糖、食品加工、建材陶瓷等优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依托建设南宁大数据产业同、中国一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产业同等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的集聚区,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及示范应用。
  三是以政府为主导,扶持生物产业快速崛起。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北部湾经济区要利用广西乃至西南的中药材和海洋生物等优势,打造“北部湾绿色健康产品”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保健品、中药和民族药等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基产品、绿色生物工艺装备等生物制造产业。加强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北部湾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新型、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在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研制高附加值、具有特效的海洋功能食品和生物制品。
  (四)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转化发展新动能
  传统产业在北部湾地区仍占有主导地位,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提供就业岗位、保障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升级时也不会完全淘汰传统产业,而是对其改造,促其转型。
  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升级。产业集群升级发展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重点需做好产品、功能、工艺、价值链等方面升级。围绕培育壮大一批千亿产业园区,加快集聚国内外重要投資者,加大与东盟国家重要企业合作,提升经济区的产业集群度,不断提升工艺、产品等方面的价值创造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方面大发展。比如重化产业,不仅要加快推进各市石化产业同和石化基地产业集聚度的提升,不断向国际级石化产业示范基地方向发展,而且要重点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实现芳烃、乙烯产业链的突破,推进核心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渠道销售方向国际化。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控制等先进技术运用改造,升级现有生产装置、系统,降低能耗,减少废气废渣排放,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融合,推动技术进步、管制放松和管理创新,促进传统不同产业的跨界发展。依托北部湾经济区钢铁、冶金加工、油气开发、石油化工、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重点打造钢铁一机械一冶金、石油一电力一冶金一化工等现代临港产业链,依托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推动北部湾国家级枢纽港口建设,构建“枢纽+通道+网络”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合力建设现代临港产业体系。以防城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性冶金基地等建设为重点,深化传统产业在生产、加工、销售.研发等各个环节的提升,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产品,拓展下游产业,促进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三是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在生产要素和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和环境管治趋紧的情况下,谋求可持续竞争优势必须通过不同于一般创新的方式进行,选择兼顾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与效率的绿色创新方式,通过鼓励扶持、改造提升、延伸产业链等路径来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促进原材料、食品产业向绿色轻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加大资本投入力度,加快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发展新动力
  一是搭建系列创新创业平台。着力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孵化、技术产权交易三大平台,促进重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围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做好南(宁)北(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南宁和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發区,支持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中国一东盟科技伙伴计划”,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研发机构等共同建立面向东盟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创新成果共享。
  二是创建以服务东盟为主题的全国“双创”示范载体。借鉴粤港澳等发达地方成功经验,在开发区、产业同、有条件的企业、驻邕高校区建设一批创业创新孵化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娱乐条件,给予创业者最大限度支持。引导鼓励广西高校学生与东盟学生、留学生以及社会团体,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发展创业孵化、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检验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注重创新成果商业化和社会化落地,培育发展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培育发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新动能,发动各方面力量,努力打造经济区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人才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性要素。完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扶持力度,创新人才资金的管理办法及其细则,建立人才评价体系,引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实施并不断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证许可制度,不断提升北部湾人才市场的开放度,出台专项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打破地域壁垒,清除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制度,实现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同城化。
  (六)高质量推动自贸区建设,升级开放新动能
  充分发挥经济区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区位优势,高标准高要求推进自贸区建设,更好地服务自治区和国家开放战略布局。
  一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对标国际规则,重点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标准,清理阻碍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地方性法规,清除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合作,建立区域间质量、资质互认制度。深化行政职能改革和优化,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有效解决执法任性、重复检查等问题,消除乱收费、乱罚款、乱设卡等推高物流费用的痼疾,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重点清理规范交通物流环节不合理收费。
  二是加快建立适应新发展动能的机制。坚持新发展理念,突出确立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推动政府等主体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激发全社会参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台专项包容创新、容错纠错相关制度,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创新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保障。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指引新旧动能转换的科学路标。建立区域、部门、企业间的创新协同推进机制,使人才、知识、技术、资金、数据等要素在区域、部门、企业间自由流动,提高效率,形成协同合力,打破部门、领域等壁垒,实现各类要素信息的共建共享。
  三是提高境外投资贸易合作水平。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投资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综合服务体系。依托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中国一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一带一路”重要载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建设经贸产业园区,鼓励企业以自建或与外方合建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建立境外营运总部、境外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和优势产品展示中心、零售中心等,促进东盟、南亚特色产品在经济区集散。不断深化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两国双园”等开创性合作载体建设,探索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18年1-12月统计月报2019-03-28http://www.bbw.gov.cn/zwgk/tjxx/20190328-1640493.shtml.
  [2]张车伟,赵文,王博雅.新经济推动产业升级支撑就业增长[N].经济参考报,2018-11-12.
  [3]兰秋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协同创新及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4.
  [4]刘国斌.论亚投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作用[J].东北亚论坛,2016(2):58-66.
  [5]祝利民.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山东思路[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74-80.
  [6]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印发《金融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桂发改通道规[2019]1027号)http://bbwb.gxzf.gov.cn/zwgk/zcwj/20191112-2266604.shtml.
  [7]张亚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The Focu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Driving Forces in Guangxi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Chen Wenhui1. Li Jun2, Wang Jingqianl
  (China Fashion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National Geographic Space Information Center,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Beihu Gulf Economic Zone.Under the favorable opportunity of the China (Guangxi) Pilot Free Trade Zone and the new round of China-ASEAN open coope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address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he process of the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in the Beihu Culf.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of an open gateway to the ASEAN financial industry b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rridors in the western land and sea,Cultivating emergingindustries.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dvantageous industries. and other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convers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energy in the Beibu Gulf of Guangxi to achieve it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 words:Guangxi Beibu Gulf;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Driving Forces;Development Path
  (收稿日期:2019-11-15 责任编辑:罗建邦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06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