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腺性膀胱炎临床治疗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伟清

  摘 要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对18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辅助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及术后采用化疗药物常规作膀胱腔内灌注,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结论:膀胱镜检查及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经尿道电切后膀胱灌注抗肿瘤药物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尿道汽化电切治疗 灌注 化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资料与方法
  腺性膀胱炎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5~6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其中下腹胀痛等膀胱刺激症状9例,伴有排尿不畅6例,镜下血尿3例,同时伴有前列腺增生3例,膀胱结石2例。表现为三种类型:①乳头状增生型5例,膀胱黏膜呈带蒂的乳头状增生,表面充血水肿,蒂大小不等;②片状增生型7例,膀胱黏膜呈绒毛或片状结节增生;③慢性炎症型6例,膀胱黏膜呈局限性充血、粗糙、小的糜烂和滤泡。全组病例均经膀胱镜及活体组织检查明确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方法:本组18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功率50~300W,对病变为乳头状行单纯电切,对慢性炎症型采用滚动电极进行均匀电灼,对滤泡水肿型用电切配合使用滚动电极进行电切加电灼,深度一般控制在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严重者可深达肌层。术后均留置双腔导尿管3~5天,尿清后拔除。术后口服抗生素,并用丝裂霉素20 mg加生理盐水60ml每周1次膀胱腔内灌注,共6周。术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膀胱镜1次。
  疗效评价标准:①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膀胱镜检查病变消失;②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膀胱镜检查无病变发现;③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膀胱镜检查病变复发。
  结 果
  本组18例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治疗后随访3~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血尿停止,膀胱刺激症状及下腹部隐痛症状逐渐消失。1例复发。
  讨 论
  经尿道电切,术后早期膀胱内灌注抗癌药物疗效良好。但也有研究表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单纯抗癌药物膀胱内灌注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研究提示本病发生均与长期慢性感染有关[2]。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胱颈部,其原因不明。
  症状与诊断: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镜下血尿、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CT与静脉肾盂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意义不大[3]。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胱颈部;②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③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分叶状、滤泡样相混合存在,其上无血管长入;④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以上特点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分,但有些病例与滤泡型慢性膀胱炎及腺癌鉴别困难。对于局限性瘤样外观或病变广泛伴有糜烂出血,基部融合质地较硬者,需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应提倡应用病理学检查做出治疗前诊断。
  治疗和预后: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尿道电灼术(TUR)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中TUR的应用较为受限,其适应症应为局限性病灶或膀胱颈部病变影响排尿者,手术烧灼黏膜及黏膜下层,要求均匀、彻底;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电切效果并不满意,有可能不能切净而残留,并且广泛的电灼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而且操作相对困难。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和胱颈,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但选择手术时应将病变范围、病情轻重及以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三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腺性膀胱炎有可能发展为膀胱腺癌,但癌变可能极小,只要定期做膀胱镜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预后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1 姚友生,王一峰,湛道明.女性腺性膀胱炎单纯经尿道电切与加塞替哌膀胱灌注的疗效比较.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39.
  2 范民,鲁成功,张齐钧,等.腺性膀胱炎9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4,9(1):27-28.
  3 张志根,吕敏,史时芳,等.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50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96-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6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