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42例需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按其人数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对照组不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术后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间、疗程、感染率以及用药合理性和用药花销。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概率为100%;未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对照组,其抗菌药使用概率由高至低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阿奇霉素、头孢硫脒、奥硝唑;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观察组,其抗菌药使用概率由高至低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克林霉素;两组在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给药疗程上均趋于合理化;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可以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更具保障,有效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感染的同时降低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上的花销。
  【关键词】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药费花销
  近年来,剖宫产概率不断增高,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也随之提升,如何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问题己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有效方式之一,其应用概率也随着剖宫产比例的提高而上升。但考虑到治疗对象的特殊性,必须在选药和用药上保障科学合理,避免对产妇腹中胎儿造成负面影响,另外考虑到推进该方面选药与用药的完善性,用药花销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重点。为此,我院特围绕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的选择与应用,对抗菌药的多重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项目接受调查的患者均为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42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关检查和资料统计,满足年龄不超过35岁、无剖宫产历史、无妊娠并发症、无产前出血和重大系统性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通过随机的方式将这142例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71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8.2±4.2)岁;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7.5±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142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1例病患。观察组对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对照组不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通过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来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影响。为保障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参照价值,回顾调查的内容除患者个人信息的核实及统计外,还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构成比例、给药时间、疗程、给药合理化程度、抗菌后感染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用药花销。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根据回顾资料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合理性评价标准将依照《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将评价结果划分至合理与不合理两项。并选出临床工作经验超过5年的药师参照《指导原则》来评价用药的种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给药方法、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用药设备以及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上述评价内容必须全部满足《指导原则》要求才可定义为合理,任何一项不符合标准,均视为不合理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评价。统计并对比两组抗菌药物用药花销。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使用情况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抗菌药物治疗,使用概率为100%;未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对照组,其抗菌药使用概率由高至低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阿奇霉素、头孢硫脒、奥硝唑实施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观察组,其抗菌药使用概率由高至低的前三位药物分别为头孢硫脒、头孢呋辛、克林霉素。如表1。
  2.2两组给药时机与给药疗程情况
  两组在剪断脐带后给药比例由原本的94%上升至100%,给药时机在合理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观察组在整治活动后24小时内停药比例由原本的32.77%上升至62.02,给药疗程在合理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表2。
  2.3两组患者感染率情况
  对照组患者月平均感染率为4.78%,观察组患者月平均感染率为3.92%,两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抗菌药物用药花销情况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结束语
  由于剖宫产手术的特殊性,导致在在进行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很有可能受到细菌的侵袭,而细菌的来源主要源自于母体自身和羊水污染,术后护理的不当同样容易使产妇的手术切口造成细菌污染。污染因素的多样化使得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变的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为了避免患者在剖宫产手术后出现细菌污染,临床中经常在围手术期间就实施抗菌对策,如对围手术期孕妇实施抗菌药物干预,但出于孕妇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抗菌药物的选择与应用必须保障足够的安全性,避免胎儿及产妇受抗菌药物的影响而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本次参与实验的142例围手术期孕妇在抗菌药的选择与使用上均严格参照用药指标和原则来进行,无一例外。
  通过临床相关研究表明,对于术中术后的抗菌效果很大一部分因素取决于抗菌药介入的时间,由此可见,对于预防手术感染,除了正确的选择与使用抗菌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上同样要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此来最大化保障抗菌效果。针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临床中通常在术前30分钟对手术患者进行注射,以此来保障手术过程中患者体内的抗菌药拥有足够的药峰浓度,提高抗菌效果,减少术中术后细菌污染的概率。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的手术情况选择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再次注射抗菌药,以作巩固和支撑。
  通过本次回顾性分析,从结果数据中发现,尽管多方面数据在对比的过程中未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在抗菌用藥花销上的对比,实验组通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可以使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更具保障,有效预防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感染的同时降低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上的花销。
  本次研究为了保障结果的准确性与可行性,纳入多种对比项目进行综合性对比,但介于同期干预混杂因素不可控因素的存在,结果准确性无法避免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存在误差,为此,基于抗菌药物整治活动的效果仍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89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