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评价分析在临床中对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价值。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12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方医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40例)与乙组(40例),甲组接受常规西医方式治疗,乙组在其基础上加行中医方式治疗,观察统计术后相关恢复指标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组间对比腹部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以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情况,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较甲组80.00%高(P<0.05)。结论:对于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价值较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并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普外科;中西医结合;早期炎性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 R65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9)05-03-214-01
  对于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很容易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这一并发症,且多发生在术后14d内[1]。因为手术会带来较大创伤,加上腹腔内炎症影响,很容易导致出现水肿以及肠壁渗出等现象,进而出现炎性肠梗阻。此类患者在临床中多伴有腹部胀痛、呕吐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休克,危及生命安全。研究指出,中西医结合方式效果理想,为进一步验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开展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12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方医院普外科接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40例)与乙组(40例)。甲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8例,年龄范围18~72岁,平均年龄(50.42±10.02)岁;乙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年龄范围19~72岁,平均年龄(50.44±10.03)岁。均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1.2 方法
  甲组接受常规西医方式治疗,包括:行胃肠道减压干预,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予以抗生素行抗感染干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予以生长抑素行静脉泵注等治疗;如果患者存在全身性中毒现象,则需要予以糖皮质激素干预。
  乙组在其基础上加行中医方式治疗,包括:予以复方承气逐瘀汤进行治疗,由芒硝30g、枳实20g、当归10g、延胡索10g、桃仁10g、乌药6g、香附6g、生大黄20g、厚朴20g、赤芍10g、牡丹皮10g、木香6g、红花6g等组成,行水煎服,1剂为100ml,行保留灌肠,温度保持在35~39℃范围内;除此之外,小茴香100g,炒热之后装入纱布中,于下腹部热敷,1次/d。
  均持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术后相关恢复指标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腹部柔软,且未有压痛现象,每日能够正常排便,肠腔内不存在积液;有效:腹部柔软,腹部疼痛得到改善,肠梗阻有所好转;无效:腹部疼痛、排便等情况均未得到改善,病情甚至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术后相关恢复指标比较
  组间对比腹部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恢复时间以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情况,显示乙组显著优于甲组(P<0.05),见表1。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乙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明显较甲组80.00%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会受到手术操作、失血、组织受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会对肠壁及其支配神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感染,从而导致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也是腹部手术治疗后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者可能会病亡[2]。
  对于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西医在治疗方面,多是选择保守治疗方式,如胃肠检验、使用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支持等,虽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但是西医治疗方式费用昂贵,且所需时间较长,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效果以及腹部症状消失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等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提示对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行中西医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中医学中,早期炎性肠梗阻属于“关格”、“腹痛”等范畴,认为是气血瘀滞,湿热在肠道凝结等原因导致,在治疗方面将通泻湿热、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作为原则[3]。复方承气逐瘀汤中的大黄以及芒硝具有良好的导泻以及行气功效;延胡索可发挥出止痛效果;枳实以及赤芍能够活血化瘀;当归以及牡丹皮可帮助活血、凉血;桃仁具有良好的通畅、润肠功效。当上述等药物进行联用的时候,则能够有效发挥出通下、润肠、活血行气等功效;除此之外,行小茴香热敷能够调节脾胃虚寒,并内外同调,进而重建胃肠消化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治疗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价值较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并从整体上提升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辉, 周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72例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78):135-136.
  [2] 吴峻国. 中西医结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7):2688-2691.
  [3] 吴延明. 中西医联合治疗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8(6):195-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842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