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在产科临床中的效果分析与评价。方法 92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 观察组采用无痛分娩。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情况以及镇痛效果优良率、分娩时间。结果 观察组无宫缩乏力与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1例(2.17%)、剖宫产1例(2.17%);对照组宫缩乏力5例(10.87%)、产后出血6例(13.04%)、新生儿窒息7例(15.22%)、剖宫产8例(17.39%), 观察组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3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时间为(6.82±1.12)h, 短于对照组的(9.12±1.4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方法, 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缩短产妇分娩时间, 减轻产妇临床疼痛感, 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无痛分娩;产科;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6.030
近些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 同时医学治疗的理念也发生变化, 在临床治疗中针对产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并在具体操作期间以产妇为本, 尊重产妇, 从而改善了医患关系。在产科临床中, 分娩是一种易对产妇心理、生理造成极大影响的自然生理过程, 分娩期间产妇承受疼痛程度较高, 少数产妇可能有晕厥风险[1], 进而引发难产现象, 对母婴安全不利。而目前我国二胎政策实施, 许多产妇属于高龄产妇, 因此需要确保母婴安全, 同时也需要降低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现阶段为有效缓解产妇分娩疼痛感, 产科临床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措施, 但由于其效果缺乏临床分析研究, 故本文重点探讨了无痛分娩方法在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本院收治的92例產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6例。
观察组年龄21~32岁, 平均年龄(26.57±3.46)岁;产妇类型:15例经产妇, 31例初产妇;妊娠周期38~42周, 平均妊娠周期(39.89±0.76)周;体质量53~76 kg, 平均体质量(67.26±7.62)kg。对照组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6.68±3.82)岁;产妇类型:16例经产妇, 30例初产妇;妊娠周期38~42周, 平均妊娠周期(39.84±0.73)周;体质量54~78 kg, 平均体质量(67.57±7.43)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所有产妇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②年龄>20岁且<35岁。排除标准:①分娩镇痛禁忌证。②严重意识障碍、精神分裂或脏器疾病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分娩, 即自然分娩方式, 期间无镇痛, 医护人员仅予以产妇适度性给氧;产妇根据呼吸分娩法进行分娩。
1. 2. 2 观察组 采用无痛分娩, 具体方法为:于产妇宫口扩张>2 cm时应予以其麻醉测试, 无异常反应即可将配置麻醉制剂[生理盐水+50 μg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54171)+80 mg 0.1%浓度罗哌卡因(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0325), 共100 ml]通过PAC泵作相应持续性给药处理[2]。若产妇宫口全开应立即停药, 娩出胎儿后再行持续给药处理, 分娩结束2 h后作拔管操作。
此外, 两组产妇分娩期间, 医护人员应对其胎心、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情况进行严密关注, 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情况以及镇痛效果优良率、分娩时间。镇痛效果判定标准:产妇不能保持安静, 情绪躁动, 临床疼痛缓解不明显为差;情绪趋于平稳, 疼痛有所改善为中;疼痛显著改善, 但仍存在疼痛情况为良;基本无疼痛症状, 各项体征平稳为优。镇痛效果优良率=(中+良+优)/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产妇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与剖宫产情况比较 观察组无宫缩乏力与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1例(2.17%)、剖宫产1例(2.17%);对照组宫缩乏力5例(10.87%)、产后出血6例(13.04%)、新生儿窒息7例(15.22%)、剖宫产8例(17.39%), 观察组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镇痛效果差1例(2.17%)、中5例(10.87%)、良19例(41.30%)、优21例(45.65%)、镇痛效果优良率为97.83%;对照组镇痛效果差30例(65.22%)、中16例(34.78%)、良0例、优0例、镇痛效果优良率为34.78%, 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产妇分娩时间比较 观察组分娩时间为(6.82±1.12)h, 短于对照组的(9.12±1.4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发生变化, 人们关注优生优育的同时也关注产妇分娩期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性, 但由于女性分娩期间的疼痛非常剧烈, 因此许多产妇在产后容易得抑郁症, 不利于产妇身心健康。为了有效改善产妇分娩期间的疼痛感, 本院产科针对分娩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技术, 显著提高了产妇分娩期间的母婴安全程度。
近几年产科临床研究热点、重点之一即为如何在保证母婴安全的情况下缓解产妇临床分娩疼痛感,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更新改进, 临床应用无痛分娩技术较为广泛。该技术主要采用麻醉方式, 择取科学、合理的麻醉手段有效保证产妇的分娩安全[3], 亦是降低产妇疼痛的关键因素。腰麻-硬膜外麻醉是现阶段临床较为多见的无痛分娩麻醉手段[4], 可通过抑制产妇交感神经兴奋度、阻滞产妇感觉神经等方式促进产妇子宫平滑肌正常收缩, 维持血压正常值[5], 使产妇于清醒状态下完成分娩过程, 可最大程度提升产妇分娩信心, 期间还可保证胎儿酸碱平衡, 改善产妇胎盘血流动力学与胎儿缺氧情况[6], 缓解产妇宫缩乏力症状, 降低产妇体力消耗, 并可有效减少其血液内儿茶酚胺水平[7-10], 进而提升分娩成功率, 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采用无痛分娩技术, 观察组无宫缩乏力与产后出血, 新生儿窒息1例(2.17%)、剖宫产1例(2.17%);对照组宫缩乏力5例(10.87%)、产后出血6例(13.04%)、新生儿窒息7例(15.22%)、剖宫产8例(17.39%), 观察组宫缩乏力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与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优良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34.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義(P<0.05)。观察组分娩时间为(6.82±1.12)h, 短于对照组的(9.12±1.4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 在林小磊学者[11]一文中, 将10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 前者采用无痛分娩方法, 后者采用常规分娩方法,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上述结果对比亦能证明无痛分娩方法在产妇分娩中的效果较常规分娩方法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用无痛分娩方法, 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 缩短产妇分娩时间, 减轻产妇临床疼痛感, 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姜义铁, 俞书盼, 聂颖, 等. 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的影响.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 26(2):119-121.
[2] 赵影, 张春雨.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及对胎心监护、血气分析的影响研究.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9):2949-2951.
[3] 杨豪.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妇应激反应的影响. 药物评价研究, 2017, 40(10):1468-1471.
[4] 杨丽, 史宏晖, 朱冬菊, 等. 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性科学, 2017, 26(4):122-125.
[5] 李秋容, 梁丽芬, 陈振明.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 41(3):277-279.
[6] 李爱乔, 宋伟夫, 周福霞. 水中分娩与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 15(1):74-75, 85.
[7] 宗银东, 聂颖, 姜义铁, 等. 罗哌卡因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的无痛分娩效果及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重庆医学, 2016, 45(17):2407-2409.
[8] 周艳鹏. 浅析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5):2987-2987.
[9] 王向梅. 96例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2(54):39,42.
[10] 何咏梅.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9):18.
[11] 林小磊. 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2):225-227.
[收稿日期:2019-03-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7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