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帕金森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丝肼治疗组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 各50例。多巴丝肼治疗组采取多巴丝肼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则采取多巴丝肼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去情况。结果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多巴丝肼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15.67±0.21)、(15.42±2.14)分, 均高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的(11.01±0.12)、(11.01±2.0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丝肼治疗组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19.81±1.21)、(22.11±1.42)、(21.71±1.02)分, 均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的(26.34±2.11)、(25.21±2.11)、(26.12±2.2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起效时间为(11.23±1.41)d, 短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15.11±2.0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丝肼加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效果确切。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临床疗效;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36
帕金森疾病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之一, 其发生可严重危害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因此多数的帕金森患者伴随轻度认知障碍, 需要通过及早治疗,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以延迟病情进展,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随着中国的老龄化, 老年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生存质量降低, 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患者的治疗, 以改善生存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本研究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多巴丝肼治疗组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 各50例。多巴丝肼治疗组年龄52~78岁, 平均年龄(65.19±4.40)岁;男25例、女25例;病程1~8年, 平均病程(6.21±1.74)年。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年龄52~76歲, 平均年龄(65.21±4.39)岁;男26例、女24例;病程1~8年, 平均病程(6.12±1.7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符合帕金森诊断标准, 发病缓慢, 出现运动障碍、静止性震颤或者强直。排除有癫痫病史、体内金属物放置、严重精神和躯体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1. 2 方法 多巴丝肼治疗组采取多巴丝肼片(商品名:美多芭,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30198)治疗, 服用0.25 g/次, 2次/d, 治疗3个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则在多巴丝肼治疗组基础上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 用低频-rTMS治疗, 刺激的部位是左前额叶背外侧, 刺激的强度在90%~100%, 刺激频率为0.5 Hz, 间歇期为30 s, 治疗2次/周, 治疗4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改善>90%;有效: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改善50%~90%;无效:未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无效2例, 显效32例, 有效16例;多巴丝肼治疗组无效11例, 显效25例, 有效14例。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见表1。高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前, 多巴丝肼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为分别为(21.24±0.31)、(21.21±3.12)、(16.21±2.71)、(16.21±2.68)、(18.21±1.50)分, 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的(21.22±0.32)、(21.31±3.21)、(16.24±2.41)、(16.54±2.61)、(18.26±1.54)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多巴丝肼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分别为(15.67±0.21)、(15.42±2.14)分, 均高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的(11.01±0.12)、(11.01±2.0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巴丝肼治疗组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19.81±1.21)、(22.11±1.42)、(21.71±1.02)分, 均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的(26.34±2.11)分、(25.21±2.11)分、(26.12±2.2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起效时间比较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起效时间为(11.23±1.41)d, 短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15.11±2.0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头疼1例、恶心呕吐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多巴丝肼治疗组恶心1例, 食欲不振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帕金森常见神经系统病变疾病, 其在老年人中多发, 可出现记忆、感知和语言功能等退化和障碍, 是正常认知以及老年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2]。目前, 临床上尚无针对帕金森的治疗方法, 其主要基于保守治疗。有研究显示[3], 帕金森的发生和乙酰胆碱的减少密切相关, 而主要机制在于胆碱能通路受损导致乙酰胆碱活性下降而引发帕金森。在治疗方面, 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帕金森患者多表现为肌肉震颤、强制、运动功能障碍等, 可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产生严重的损害。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变帕金森氏病患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 刺激大脑皮层的相应部分并改变静息皮层的兴奋性, 改变神经元的功能活性并影响兴奋性传递, 从而调节丘脑和功能如基底神经节。反复经颅磁刺激抑制神经递质γ-丁酸的释放并促进神经元兴奋性, 从而抑制脑干网状炎性系统的功能, 并促进睡眠质量, 抑郁和帕金森氏症的发作。研究表明[4, 5], 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对大脑进行深层刺激, 易于操作, 在兴奋性和抑制皮层神经元之间保持平衡, 调节神经细胞的活性并有效地控制兴奋和压抑状态。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借助脉冲磁场对脑组织产生作用, 并诱发特定强度电流, 促使脑部神经细胞去极化, 出现诱发电位, 刺激患者的大脑皮质神经元, 可调控大脑皮质功能而促进其临床症状改善[6, 7]。
本研究中, 多巴丝肼治疗组采取多巴丝肼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则采取多巴丝肼加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果显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结果可见,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这是因为重复经颅磁刺激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状态, 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患者局部脑血流速度增加, 代谢改善[8]。治疗后, 多巴丝肼治疗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高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 帕金森病认知评表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分均低于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组起效时间为(11.23±1.41)d, 短于多巴丝肼治疗组的(15.11±2.0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冼文彪等[9]的研究显示,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效果确切, 其研究表明, 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已经成为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术前严格筛选合适的帕金森患者, 术中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过程通过精准植入电极,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李建宇等[10]的研究显示, 脑深部电刺激苍白球内侧部和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震颤改善的效果确切, 均可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震颤症状, 无论刺激哪个部位均有效。证实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的作用。
综上所述, 多巴丝肼加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的效果确切, 可有效控制帕金森癥状, 起效快, 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负面情绪, 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王珏, 黄冉冉, 李殿友, 等.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家庭照顾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研究. 护士进修杂志, 2019, 34(19):1814-1817.
[2] 黄铁梅, 池诚, 邱菲. 帕金森病深度电刺激的临床疗效观察. 北京医学, 2019, 41(10):954-956.
[3] 陈普建, 韩睿, 周春英, 等. 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和抑郁的疗效.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9, 37(3):136-137.
[4] 费美霞, 陶孝云, 李有焕, 等. 护患沟通技巧在帕金森病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 2019, 17(24):2954-2957.
[5] 王谑菲, 袁德智, 张晓天, 等. 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9, 46(4):358-363.
[6] 石林, 袁天朔, 朱冠宇, 等. 学历因素影响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焦虑和抑郁改善的研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16(3):208-212.
[7] 朱冠宇, 陈颍川, 王秀, 等. 震颤起病与非震颤起病的帕金森病脑结构差异与脑深部电刺激的预后差异分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16(3):185-189.
[8] 黄辉, 崔桂云, 路莉, 等. 磁敏感成像结合传统影像技术用于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针道设计.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 45(5):310-313.
[9] 冼文彪, 陈玲.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治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9, 39(9):778-782.
[10] 李建宇, 任志伟, 郭松, 等. 脑深部电刺激苍白球内侧部和丘脑底核对帕金森病震颤改善的对比性研究.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 16(3):199-202.
[收稿日期:2019-11-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