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沙利度胺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沙利度胺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利度胺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火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0例(41.7%), 显效8例(33.3%), 有效5例(20.8%), 无效1例(4.2%), 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5例(20.8%), 显效7例(29.2%), 有效6例(25.0%), 无效6例(25.0%), 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嗜睡1例, 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研究组患者出现红肿2例, 疼痛3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研究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效果显著, 且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 沙利度胺;火针;结节性痒疹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1.085
结节性痒疹为疣状结节性损害, 好发于四肢伸侧处, 尤其是患者的双下肢, 该疾病治疗困难、病程缓慢、瘙痒剧烈[1]。本文选取4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沙利度胺联合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48例结节性痒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4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2例, 女12例;年龄30~60岁, 平均年龄(45.8±5.2)岁;体重45~70 kg, 平均体重(60.8±6.2)kg;病程6个月~12年, 平均病程(6.25±2.45)年。对照组中男11例, 女13例;年龄20~61岁, 平均年龄(44.9±6.2)岁;体重44~71 kg, 平均体重(60.1±5.8)kg;病程8个月~10年, 平均病程(5.95±2.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2] 纳入标准:①成年患者;②2周内未进行任何治疗;③临床表现典型。排除标准:①糖尿病患者;②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孕期及哺乳期患者;④局部有炎症、感染患者。
1. 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片治疗, 50 mg/次, 2次/d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火针治疗, 患者呈舒适体位, 充分暴露皮损处, 常规进行碘伏消毒, 将托尼牌无菌针灸针在酒精灯上烧至针身发白, 然后垂直快速点刺皮损, 迅速拔出, 点刺深度应到达皮损的基底部, 依据结节大小, 每个结节处取不同的部位点针刺3~5次, 针刺后再次进行碘伏消毒。火针每7~10天治疗1次, 连续治疗4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红肿、疼痛、嗜睡、感染。
1. 5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结节完全消退;显效:结节消退>70%;有效:皮疹消退30%~70%;无效:皮疹改善<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0例(41.7%), 显效8例(33.3%), 有效5例(20.8%), 无效1例(4.2%), 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5例(20.8%), 显效7例(29.2%), 有效6例(25.0%), 无效6例(25.0%), 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出现嗜睡1例, 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研究组患者出现红肿2例, 疼痛3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研究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现代研究认为, 结节性痒疹目前病因不清, 可能与精神因素、胃肠功能紊乱或内分泌障碍有关, 部分可由蚊虫叮咬后诱发[4]。沙利度胺对慢性瘙痒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相关研究发现, 沙利度胺对结节性痒疹疾病的治疗机制可能为:镇静中枢作用、降低患者外周瘙痒的感受性、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肿瘤的坏死因子等, 且显著的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 进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5-7]。即使沙利度胺在结节性痒疹的治疗上能获得较满意治疗效果, 但仍潜在的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尤其需注意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可逆外周神经炎, 故本研究未纳入糖尿病患者[8-10]。而火针在结节性痒疹的治疗上充分體现“火郁发之”的理念, 直达病灶, 引邪外出;火针在高温的条件下直接破坏了皮损基底部营养血管, 阻断了血供, 使其脱落;通过温热之功, 作用在腧穴, 以激发经气, 促进血气运行, 温化患者脏腑阳气, 起到行瘀散结、化痰除湿的功效, 促进结节变平[11-1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10例(41.7%), 显效8例(33.3%), 有效5例(20.8%), 无效1例(4.2%), 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5例(20.8%), 显效7例(29.2%), 有效6例(25.0%), 无效6例(25.0%), 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嗜睡1例, 感染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研究组患者出现红肿2例, 疼痛3例, 嗜睡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研究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