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策略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以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施以早期肠内营养这一护理策略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5月为时间跨度,将到该院治疗的上述患者共计60例纳入研究样本,基于入院时间将其编制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后者接受肠外营养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血糖水平、排气时间、肠功能等方面均显示出突出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不仅可明显降低其血糖浓度,而且有助于缩短肠功能的恢复时间,从而可较好地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可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护理策略;肠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2-4062(2020)02(a)-0146-02
从临床表现来看,大多数胃癌患者都同时具有糖尿病指征,这种状况可明显增加手术切口感染、腹腔炎症、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患者在手术后常因胰岛素耐受致使血糖水平无法趋于正常值,不利于伤口愈合,从而阻碍了身体的快速康复[1]。最近几年,临床注重于实施肠内营养这一治疗方案,尽管这种方法可提升存活率,但却对患者血糖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应当同时配以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2]。基于此,该文以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该院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编制为两个小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护理策略,结果表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干预的小组产生了较为良好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被纳入研究对象的60例患者基于入院顺序将其编制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实验组患者的基本状况如下:①男女比例为18:12;②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9岁与51岁,平均年龄为(62.3±3.8)岁;③最长住院时间为20 d,最短住院时间为15 d。对照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为:①男女比例为19:11;②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8岁与50岁,平均年龄为(61.9±3.5)岁;③最长住院时间为21 d,最短住院时间为16 d。从以上数据资料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研究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被施以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方法如下:手术前留置喂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时间为术后12 h;初次将营养液的剂量设定为500 mL,之后渐渐增加至1 500 mL;初次将营养液的滴入速度设定为20~30 mL/h,12时至24时以后,保持15~25 mL/h的滴速,如此持续的时间为7 d左右[3]。
对照组采用了常规的肠外营养护理干预,其方法为:对其滴注5%的盐水和10%的葡萄糖溶液,注射脂肪乳剂和氨基酸(二者均以每千克0.15 g为标准),同时配以必要的维生素[4]。
1.3 指标观察
将观察指标设定为3种,即排气时间、血糖水平、肠功能恢复时间,对这些指标进行准确测定并及时记录和整理[5]。
1.4 统计方法
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即排气时间、血糖水平、肠功能恢复时间)记录到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并对数据做好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2 结果
2.1 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接受了不同的护理方案之后,二者的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不同,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明显占据优势,两种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糖参数指标改善情况
实施不同护理策略的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5天、第7天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较好。见表2。
3 讨论
一般而言,胃癌患者手术完毕后7 d之内严禁正常摄入食物,但患者此时身体极为虚弱,若营养匮乏将不利于其身体康复,因而有必要在这一特殊时期对其予以营养支持,常规的营养支持以肠外营养为主,但却无法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不利于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甚至有可能致使机体的感染几率居高不下。相关研究报告曾经指出,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在术后及时接受肠内营养护理干预不仅可使机体摄取到足够的营养,而且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7]。有学者指出,尽管对于胃癌伴有糖尿病患者而言接受营养支持是必须的,但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而为了促进患者康复,需要施以科学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具体如下:①要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干预,以利于营养摄入为原则,令患者术后清醒时保持交替侧位,术后1 d可取半坐卧位,滴注营养液时应保持卧位,头部略微抬高,该姿势在输液完毕后保持1 h左右,以便于呼吸顺畅。②加强对喂养管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固定导管,还应在黄色液体可见时进行滴注,保证鼻肠管存留于空肠内,并及时清洗鼻肠管和更换输注管[8-9];在输注期间既要保持合理的输注速度,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异常状况,将并发症发生率控制到最低。③对患者予以心理干预,令患者明确配合治疗的必要性,认识到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对其进行耐心开导,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避免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同时将早期肠内营养的喂养方式、作用、优势等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增强治病的信心[10]。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增加巡查频次,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诊疗环境[11]。 该次研究充分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无论在排气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还是血糖浓度控制效果等层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而言,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排气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的缩短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可较好地促进其身体康复,因此应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倪蓉,王丽丽.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36):4510-4513.
[2] 黄小红.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118-119.
[3] 王少莲.胃癌合并糖尿病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C]//浙江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12年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2.
[4] 魏碧楠.控制血糖护理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3):127-128.
[5] 潘锋锷.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肠外营养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103-105.
[6] 倪蓉,王丽丽.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18,16(36):4510-4513.
[7] 陆月华.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配合方式[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8):124-125.
[8] 李素芳.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7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7:3.
[9] 蔡菲莉,郑耕云,王一闽.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行根治性手术前后的护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9):139-140.
[10] 黃小红.胃癌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118-119.
[11] 宋海燕,蒋永华.糖尿病合并胃癌术后康复及护理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18):143-144.
(收稿日期:2019-11-05)[作者简介] 张秋菊(1988-),女,福建泉州人,本科,护师,研究方向:胃肠外科护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09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