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晶 冯立军 祁莉 孙会春 满军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将110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结果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36.4%;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1.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33例,其中心血管死亡6例、复发性心绞痛18例、非致死性心梗9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33/55)。观察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其中复发性心绞痛7例、非致死性心梗3例,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10/55)。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ACS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血脂、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并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ACS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氟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疾病之一,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造成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严重心血管事件。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反复发作,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为了探讨ACS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将110例该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了治疗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0例ACS患者,男58例,女52例;年龄51~75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36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3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等均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镇静、休息、吸氧、溶栓剂、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服用方法分别为:氯吡格雷(商品名波利维),首次顿服300 mg/d,次日起改为75 mg/d,氟伐他汀40 mg/d,每晚睡前服。两组均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观察两组胸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3 疗效评定[2] 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大致恢复正常为显效;胸痛发作次数减少2/3 以上或发作时间缩短,疼痛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变化无效;症状较治疗前加重为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36.4%;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1.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33例,其中心血管死亡6例、复发性心绞痛18例、非致死性心梗9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33/55)。观察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其中复发性心绞痛7例、非致死性心梗3例,无死亡病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10/55)。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胃肠道症状5例,牙龈出血2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2例;观察组出现胃肠道症状6例,牙龈出血3例,大便潜血试验阳性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其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激活聚集形成急性血栓,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明显减少。联合服用氯吡格雷强化抗栓治疗成为一种合理的治疗方案[3]。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与噻氯吡啶同属噻吩吡啶类药物,通过抑制腺苷酸环化酶而抑制血小板,但噻氯吡啶的应用因其骨髓毒性较大而受到限制,而氯吡格雷副作用远远小于噻氯吡啶[4]。常规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3~7 d能逐步达到最大稳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状态,而予以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300 mg及以上,在2~5 h即达到最大血小板聚集抑制状态。笔者将110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结果表明,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36.4%;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81.8%。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33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0%(33/55)。观察组共发生心血管事件10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8.2%(10/55)。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与氟伐他汀治疗ACS具有安全、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明显降低血脂、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斑块并更有效的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ACS的有效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赵嫣,屈百鸣,丁亚辉.氯吡格雷和他汀联用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5):328,329.
  [2] 李星阳,谢光洪,黄小芬,等.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氯吡咯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840.
  [3] 陈碧莲,解勤之,李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与近期疗效的临床观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3):328,332.
  [4] 杨新春,李延辉.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74,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3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