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404-01
静脉采血是儿科常见的的一项护理操作,临床上很多疾病需要依靠血液检查协助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有一些小儿的肘、踝、挠及足背等
常用采血部位的静脉由于不够显露或循环血量不足,因而很难穿刺采血成功。临床上对此类小儿常需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而我科开展得较多的是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操作略不同与以往常规,较前安全,成功率高。现将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点切身体会介绍入下:
1 操作方法
1.1穿刺前准备由于此项操作在颈部,家属很难接受,所以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以便取得合作。最好将患儿抱入治疗室由助手协助。备品同一般静脉穿刺,但须多备一把无菌镊子。
1.2按全身约束法包裹患儿,抱入治疗室。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于治疗床上,由助手两臂按住患儿身躯,两手扶住头部,使肩部与治疗床顶端边沿相齐,头垂于治疗床边沿下,露出颈外静脉。患儿啼哭时,颈外静脉显露明显。
1.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其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拔掉针帽后,保持针尖斜面向上,用无菌镊子夹住针柄的内三分之一外,使针尖外三分之二向上翘起25-30度角
1.4左手固定颈外静脉远端,右手持注射器,在颈外静脉可见部分的上三分之一处,以10-15度角向心侧斜刺入皮肤,再沿颈静脉方向平行刺入血管,当有落空感并见回血时,可证实进入颈外静脉,即可固定针栓,抽取需要血量。
1.5拔出针头并迅速以无菌棉球压迫针眼部2-3分钟,观察无出血后,用胶布固定,防止感染。
2 效果
由于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处于肩和下颚之间的凹处,当进行操作时不能像肘静脉踝静脉那样以较小的角度(小于20度)进针,传统上都以30-40度刺入,而颈动脉与颈静脉伴行,如进针过深误入颈动脉,引起皮下血肿,产生压迫症状,将会有一定的危险症状。现将针柄弯成弧形,就缩小了进针角度,几乎可以平行刺入颈外静脉,增加了安全性,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3 注意事项
3.1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干扰,室内光线要亮度适宜。
3.2操作时间不能过长,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后,操作要迅速,以免患儿头部下垂时间过长,影响头部血液回流。
3.3因颈部多为软组织,血管较多,刺破后易引起血肿,所以穿刺局部静脉应加压止血并观察。(不可过的用力,以免压迫颈静脉窦)
3.4适用于5岁以内婴儿或肥胖儿静脉采血,严重心肺疾患或出血倾向患儿及其他病情危重者禁用。
3.5本法仅用于采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