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估体系改革之必要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华
[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并本着高职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针,阐述了改革现在评估体系的必要性,最后就改革的方向,为高职院校英语评估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评估体系 必要性
一、引言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也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大方向,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实用能力。显然这种人才培养定位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也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应该在培养模式、教材使用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围着此项宗旨来进行。但是在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将工作过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又如何将其与普通高等教育区分开,是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挑战。其中,以哪种方式来评估其有效性,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高职英语评估体系现状及其改革必要性阐述
首先要提出的是,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地推行着英语教学改革,但对其相应的评估体系改革进行的情况并不乐观,其改革的力度及深度,仍然有待推进。笔者在各种英语研讨会或是经验交流会上,与来自各地的同行们,就各校现有的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进行过调查与讨论,总的来说,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尤其以内地高职院校为主),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以证代考。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推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水平测试,部分学校以AB级通过率作为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成功的指标,有的学校甚至将过级率与授课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将此项作为教师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有的学校免除各个学期学生的期末测试,仅以AB级过级证作为英语学习是否合格的依据,实行以证代考。
2.“3+7”模式。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着“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测试成绩”的评估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的30%,主要是指学生平时写作业的情况及课堂出勤率为依据,也有部分学校允许老师将学生课堂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小部分。而期末测试成绩则占总评的70%,主要采取的就是两种形式:考试与考查,考试即由系部指定英语教师统一命题,由校教务处统一制卷,并统一规定学生考试的时间与地点,让学生在特定时间与地点中完成卷面测试,相对而言,考试显得正式,其命题方式及内容也有稍高一点的要求;考查则是由各英语任课老师就授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自己选择测试内容,并在其他科目考试前一周,在本班进行考查。测试内容选择自由性相对较大,大部分教师采取随堂出题(如几个句子的翻译,外加一篇作文;或者就是一套AB级测试卷试考),也有部分教师考查方式就是采取的口头表达方式,当堂准备当堂打分。
3.学分制模式。目前,少数学校实行了学分制,即首先设定这门课程的总学分,如10分,由几个学期来完成,在此期间,英语照常开课,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听或者不听,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相应的学分,并以此来学生这门课程的水平等级(待合、合格、良、优)。
以上几种方式,都存在着以下这些片面性,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的进行。
1.以证代考模式,确实可以从某个角度上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或多或少的可以硬性驱动学生学习英语,使学生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英语,从而可以夯实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因此,以证代考制度并非对英语学习毫无作用,但是,AB级测试不同于的托业桥测试,其关注的更多的仍然是笔试,听说只占了15%,对应用能力的测试其实是极其有限的。再加上学校将通过率与授课教师的绩效挂钩的方式,使得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会不自觉的将课堂与应试挂钩,从而将至少三分之二的课堂引入应试层面,这样就束缚了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阻碍了英语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付诸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应用为目的”的指导方针。
2.3+7模式,前面就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过详细的诠释。总体上说,这种模式在表面上是削减了一卷定全期的作用,但是目前各高职学院的英语课时有限,而且教学任务是固定的,教师得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同时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大班教学,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表现的,所以这一块主要依据还是平时作业及考勤,所以平时的30%表面上是在意了学生的自身参与度,是在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但从根本上说,由于英语课时的限制,再加上过级率的激烈竞争,形成性评价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3+7模式仍然侧重于“试”,着眼于“考”。
3.学分制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英语基础,选择上哪种英语课堂、选择上多少次英语课,从而权衡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在某种意义上是“以人为本”,但真实情况是,高职院校的生源中,大多数均为基础薄弱学生,而之所以基础不扎实,都与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关,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除了技巧,一定要“勤”字当头(勤学,勤记,勤练)才能学得好。而在多数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都不十分好,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缺乏学习自觉性。学分制模式,给予学生太多的弹性学习时间,没有老师的鼓励和持续不断的引导,学生是不是能将这部分时间充分利用,或者说如何充分利用和支配,仍然还是一个值得推敲的问题。自由散漫成性的学生在这种评价模式下,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最后甚至可能为了合格,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这就违背了推行学分制的初衷,在英语这门学科上,甚至让学生感觉退步不少,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结语
通过分析以上几种评估模式的弊端,可见目前这种评估体系与高职英语教育的宗旨在意义上是背离的,改革高职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现状有着其必要性。其实在许多高职院校,学校与教师双方一直都在努力尝试着改革现有的考核方式,探索着与高职教育宗旨一致的评估模式,但是由于课时或者某些硬性指标的存在,使得这项改革起色不大。如果能从教材的选择、授课方式的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全程档案记录等方面着手,以形成性评价方式为主体,重点测评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动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使得评估体系与培养目标更贴近。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李志峰.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质量监控体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3]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4]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个问题[OL].
[5]任宝贵.多元智能评价观在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中的运用[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55-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