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班级是一个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的好坏直接反映和影响学校的整体荣誉和发展,也决定了学生是否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而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决定了班级的优劣,因此,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班级管理的能力,进而促使班级可以健康发展。结合相关教育经验,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
班主任良好的管理可以使得班级充满团结、融洽的气氛,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导者,应该细心、认真地处理班级内的事务。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行,对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此,教师应该改善管理方式、创新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班级管理的能力。
一、成为学生心中的榜样
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往往都会存在学生对家长的话不听,而特别听从教师的话的现象,这就是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所起的作用。榜样作用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和发展。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虽然有很多英雄的榜样出现,但实际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对其影响才是最大的。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使学生对其信服,进而就可以自然而然形成榜样作用。
二、营造轻松、融洽的班级氛围
如果师生之间有融洽的关系,就会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成为朋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照顾。学生在生活中、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学生与其他教师、其他学生之间的小矛盾,班主任都可以以朋友的身份进行了解和处理,进而创造出温馨、融洽的班级氛围。
三、提高班主任责任心和宽容心
小学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其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班主任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活动,并促使各类活动可以顺利实施。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和管理,并且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如此就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责任心。教师拥有足够的责任心才可以培养班級内学生拥有足够的责任心。小学生年龄阶段,其心智发展都还没有成熟,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比较容易犯错误,此时需要教师以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的错误,给予学生理解,促使学生可以将教师当成朋友。班主任在实际管理班级过程中,不能因学生一次犯错,就将其定格为坏学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宽容,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教师也要引导其他学生都对这个学生认可。
四、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在班主任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避免不了的有时候会因为生气而发脾气。在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工作,但所有的前提都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更要以尊重为前提,教师对学生的训导不应该随时随地进行,而是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情况。不能够伤到学生的自尊心,虽然小学生年龄小,但是小学生也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教师首先要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师生平等的感觉,可以与教师之间形成朋友的关系,自己的心事都可以与班主任进行倾诉。当然如果教师碰见一些问题也可以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探讨,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此可以促使学生感觉自己是班级中的小主人一般,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调动班级干部积极性
班主任较比其他教师来讲,工作任务要更重,工作量也要比其他教师多很多,因此,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可以在班级内选择一些有领导才能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主要目的是帮助班主任对班级内的事务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在班干部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由于都是学生,其管理学生和与同学进行沟通更加容易和顺畅。再者胜任班干部的学生可以感觉自己是班级内的小主人,进而就会积极地进行班级维护工作,维护班集体的利益和荣誉。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也可以通过班干部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在这其中班主任应该注意的是,班主任要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如果班干部或者学生表现良好,就要给予适度的表扬,而如果发现学生或班干部有错误,就要首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给予适当的批评,主要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教师不要因为哪位学生是班干部就产生偏袒的现象,如此不仅会促使其他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情况,还使得班级干部没有办法正常开展班级管理活动,与其他同学没办法融合在一起。基于此,班主任才可以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班级。
综上所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细心管理,才可以打造出优秀的班集体。不仅如此,班主任还需要以真挚的爱心,足够的责任心投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才可以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实现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陈涛.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中华少年,2019(1).
[2]彭微.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沟通艺术探究[J]. 考试周刊,2018(A5).
[3]李莹.沟通艺术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编辑 李烨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7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