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导学互动作为一项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让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索,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必须得到不断的完善以及发扬的。
  关键词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7-0119-01
  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去进行合作并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进一步的对知识点进行理解,通过不断的思维碰撞以及不断的反思理解,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在外界思想以及自身反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想法中的问题,更好的进行改正,从而推动他们学习活动效率的提高。
  一、引导学生设置自学导纲,提前预知所学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自学考纲的設置,鼓励学生更快的进行自我的知识预习,这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课前先需要自己把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摸透,然后整理出相应的教学纲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这份导纲来进行自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对知识有所理解,对于课堂中的知识讲解也能够更好的进行吸收,让他们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教师在进行教学导航的设计时一定要更多的考虑各方面因素,既要考虑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等内容,还要将近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自己的教学总计划来进行设计。在教师进行导纲设计时也要明确整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研究。在自己进行导纲设计时,教师就要将其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记录,在课堂之中重点的进行教授,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的前提下形成更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教时为学生进行一次函数相关内容的教学时,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在进行问题导入时要先对学生进行发问,并且在课堂范围内尽可能的进行一个科学分组,将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记录,以此来进行一个班级小组的竞争,更好的帮助学生激发导纲自学的兴趣。第二,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那么就要通过导刚来让学生对自己学习内容先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比如函数的概念是什么?函数的表达方法又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内容来让学生自我进行一个预先的学习,并将自己认为困惑的地方重点标注出来,在课堂之中进行重点听课。
  二、合作互动,多样化课堂教学
  导学互动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在课堂之中开展更好的互动,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很好的帮助教师活跃他们的课堂,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好的进行转换,锻炼他们的知识点应用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更加合理的进行互动环节的设置,要尽可能的将整个班级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到互动过程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在整个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独立性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得到锻炼。同时在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让他们能够互相的进行了解,让他们能够从小组其他成员的身上得到启发,找出自身的不足,进行积极的漏洞填补。
  例如,在进行图形旋转的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要让他们对旋转的相关概念及性质有一个更好的了解,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让学生更好的对相关内容进行应用,于是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旋转后图形的制作来开展整个课堂,通过平面图形的展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旋转的特点。对于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教师则可以更多的从生活中引入案例,例如风车叶片、钟表指针等等,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一个更加形象的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自己去寻找案例、自己动手制作,以此来提高自己学习的有效性。
  三、导学归纳,总结知识内涵
  导学互动的真正用意是在于通过导学归纳的有效性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梳理与归纳,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通过勾股定理来更好的进行直角三角形三边数量关系的理解,更好的进行计算问题的解决,那么就必须要真正的对勾股定理进行熟练的掌握,这也是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学习的内涵所在。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导学互动作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教师要通过更好的课前预习,更加流畅的课堂引导等来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强化自身的探究意识,让他们能够得到思维的锻炼。除此之外,教师自己也需要在教学时更好的做好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加明确的了解。
  参考文献:
  [1]袁金山.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课程的优化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31):29-30.
  [2]李品洁.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理论的认识[J].普洱学院学报,2016(3):118-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1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