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T-PBL的混合式教学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敏杰 张涛 孔军 刘金龙 宋晓宁 孙俊
摘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如何构建可迁移的教学策略,将原有的混合式学习有效地迁移到当前的课程当中,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步骤。文章从理论、模型、策略等方面深入研究,以建构主义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作为基础,提出了T-PBL(Transfer Problem-Based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方式和应用策略,主要包括教学方式设计和混合式学习环境搭建等,并通过课程实施验证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指导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T-PBL;理论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1-0215-02
一、绪论
近年來,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区块链”的观念变得越来越火,教育领域必然信息化和网络化。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方法以及理念的改进,给学生学习提供了多种渠道[1],给高等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出现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混合式学习模式被不断地研究和扩展,其理论模型变得越来越完善,主要体现在理论、方法、策略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成熟。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研究教学模型重要的方法。截至2017年,混合式学习模式占据了美国高等教育的80%[2]。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高校讲授课程的主要方式,它能有效地帮助高校教师改变原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利用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优点,指引学习者更有效地进行课程学习。由此可见,研究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可以对高校教育和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二、T-PB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策略设计
基于问题学习(PBL)的传统教学策略一般分成五段式和七段式两种模式。五段式学习策略最经常用的模型是Barrows模型,其核心思想主要分为五个步骤[3]:首先由学习小组进行分组,其次大家提出问题,然后回归到个人学习,再次进行活动汇报,最后开展问题反思。七段式的学习策略是Barrows模型的改良,原有的五个阶段被进一步扩展为七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确定已知、确定所需、确定资源、收集信息、信息整合,这七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4,5]。
PBL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能充分融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教授的优势,但是在一些相关研究的理论上,还存在两个问题:(1)传统PBL混合式教学课堂很难满足学习者的个体需求,严重妨碍了学习者的个性化综合发展;(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效协作,缺少小组成员间的有效交流和讨论,导致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当前形势下,PBL混合式学习不适合再将教学划分为单独的面授和在线部分,而应该着重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迁移学习能力。T-PBL混合式教学方式根据PBL教学模式,通过规定相应的个体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从而促进学习者自身个性化的综合素养培养。该教学方式以迁移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活动,从问题的提出、规划安排、实践评估、展望反思等一系列步骤出发,通过对个体学习中的多种问题进行迁移式情景学习,实现在线场景和教学场景的迁移式学习,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知识的有效迁移;设计多视角评价办法,多方位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成果,鼓励学习者进行良好的反思和修改;搭建学习服务平台,在主动学习、迁移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硬件和软件服务。
T-PBL混合式教学方式继承了PB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精髓,融合机器学习的迁移学习策略,包括搭建混合式学习环境,提供共享的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者探索基于迁移学习的混合式学习理论,同时给予相应的各种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支持维护工作。此外,针对PBL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研究个体问题引导、多元迁移学习实践理论,设定教学情境,形成个体问题,搭建混合式平台的个性化支持来保证T-PB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进行。
三、T-PBL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学科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结合上机操作的课程,它注重学习者对专业知识的创新性、迁移性以及应用性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的本科生,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算法,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从理论角度出发,旨在构建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基本素养,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的算法理论水平。从课程的角度而言,培养学生通过上机实验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些基本理论算法、应用方向的确定、科研题目的确定、研究计划的准备、开发工具的选择、数据的搜集和标定、具体研究的实施、研究报告的形成等。值得说明的是,《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授课教师既要拥有较深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提供强而有效的上机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指导。
T-PBL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以学习者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具体问题作为学习的动机,以迁移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理论,指导学习者开展迁移式的互助学习、小组讨论与整体评价。
《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的第一阶段主要是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根据专业知识内容和课程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同时构建一定的教学模式场景,学习者在开放性的讨论下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迁移式的发散学习。第二阶段,学习者以专业内容作为基础,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确定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并进行任务规划和方案拟订,同时通过搭建的平台,开展自主交流和讨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实时介绍迁移式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构建的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和优化。第三阶段是课程评价阶段,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分享设计方案,形成较好的迁移学习方式,再由助教或教师对小组内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春燕,尹金锋,王铮,寇生中,赵燕春.国内高校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探讨[J].高教学刊,2017,(08):97-98.
[2]李玉红.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8):71-73.
[3]周继香,周育人.MOOC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5):71-74.
[4]秦楠.“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2017.
[5]李文静.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电工实验课程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3):151+1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39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