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兴趣是人们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的内在动力,就是喜欢好的情绪,就是使知者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欲望的心理,想去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动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学习的效果,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更好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兴趣性。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我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对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
教育家捷尔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他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教育学生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挚爱,感受到积极期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内心情感体验,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把这种教诲转化为行动,变为努力学习的动力,便可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兴趣。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得知识。这样何愁学习没有兴趣呢?从感情因素入手,优化师生关系,这是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二、教学中先调动情感再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置疑问就是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到活动状态,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完成当前的任务。如《长城》一课,我先让学生说说祖国大地的名胜古迹,学生的兴趣很高,随即我告诉他们,我所亲眼看到的外国友人成群结队地来到长城,使我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时我提出疑问,学生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景,积极主动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以一种成就感
学贵有疑,学而能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他们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讨论,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机会,使学生在表达中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对他们的讨论结果给以肯定,从而给他们一种成就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有的学生问:“轻快”“灵活”之间为什么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在学《燕子》一文中,写燕子外形为什么用“凑”字,这时我没有急于代答,而是让学生自己联系课文内容,在自读课文后,小组讨论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各方面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如《小珊迪》一文,小珊迪为诚实与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样的代价有何回报呢?小利比的命运又如何呢?在课文结束时,我让学生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外貌等展开充分想象,先在课堂上说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续写故事,将文章在教室“专栏”中发表,学生的兴趣可浓了。
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学生在质疑或回答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质量如何,教师都要耐心认真地聆听,用鼓励的语言、赏识的目光保护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我们不能忽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