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耀卿

  摘 要:人的思维按照思维的指向性划分为正向(常规)思维和逆向思维,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中,对正向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是经常的、大量的,也是必要的,但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可见对逆向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可忽视。从定义的可逆性、数学运算的互逆性、数学公式的双向性、思维的创新等方面,去探讨怎样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正确、全面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逆向思维;培养能力;习惯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突破思维定式,从事物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逆向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它具有三性:(1)逆向性:专门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2)批判性:逆常规而行;(3)离奇性:其方法简捷、新颖奇异、回味无穷。数学教学中若在正向理解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贯通这两个互逆的思维过程,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掌握辩论方法都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一、从概念、定义的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
  许多教学概念是通过揭示其本质属性来定义的,定义是可逆的命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掌握这一特点,从而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养成逆向思维的习惯。例如,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定义:“若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任何直线,则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用定义解决的问题不多,但经常使用它的逆命题证明直线与直线垂直。又如,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互逆关系,利用这一关系,求某些函数的值域,可采用求其定义域的方法求得。
  否定一个命题,只需要一个反例。举反例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好方法,它不仅能加深记忆,还对深入理解定义、定理公式等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纠正错误的常用方法。
  例如,定理:“在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其中关键字眼是“闭区间”和“连续”,二者缺一不可,若改变定理的条件,定理的结论就会被否定。
  可见,在教学中注意经常性地启发学生逆用某些定理和概念,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三、从解题思路、方法的教学中,形成逆向思维的解题能力
  反证法是种间接证法,是许多数学问题在用直接证法相当困难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它从结论的反面出发,推出矛盾,从而否定要证的结论的反面,肯定结论。加强反证法的训练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形成的必要措施。
  例2.若a、b、c为三个不等实数,试证明一元二次方程:ax2+2bx+c=0,bx2+2cx+a=0,cx2+2ax+b=0不能同时得到等根。
  分析:若从正面论证,就要证明三个方程要么都不能得到等根,要么只有其中两个得到等根。其四种情况均需证明,比较复杂,而结论的反面是三个方程都能得到等根,采用反证法较易得到。
  第二步,排好6人后,中间的缝隙有5个,任意安排甲、乙有 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符合题意的安排有P66×P25=14400种。
  数学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也是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好教材。
  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和形式很多,教师要有的放矢,抓住时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意识,养成学生逆向思维的习惯,形成逆向思维的解题思路和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正确、全面,具有创新能力。
  编辑 谢尾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03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