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也须望\闻\问\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已在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在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语文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认识和实践上产生了误区,出现了一些“病态”“畸形”的小组合作学习,如:合作学习并不合作、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等等。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病态”的学习方式,使小组合作学习走上正规而健康地发展呢?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治病人的传统而有效的方式,我认为,其用于诊治“病态”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样有效。
一、望,即观察
1.组建小组需要教师的“望”。合理组建小组,明确分工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决定合作成功的重要一环。合作学习的主体构建应该强调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综合能力大致平衡,组成成员间的互补。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必然要依托教师的“望”。望,即观察。只有通过教师对所有学生仔细观察,逐步、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情况后,才能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做到科学的组建小组,合理的分工。唯有这样组建成的合作小组,才能有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论,相互影响带动,才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才能让各小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活动过程更须教师的“望”。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看学生操作,就是在教室里来回踱方步,或者干脆在教室里坐着旁听,显得若无其事。《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是说,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要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更要深入其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帮助、指导、调控与评价。通过这样的课堂观察与评价,教师鼓励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尝试、去体验,从而避免合作学习并不合作或为合作而合作的“病态”的合作,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闻,即倾听
1.教师要善于倾听。新课程倡导一种理念,那就是“要善于倾听”。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自己应该善于倾听。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总是很急切的寻求自己预设的准确答案,于是往往不等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的去启发,或自己直接说出答案。也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有些小组的讨论成为了个别优秀学生的“独家报道”,其他学生或默默无闻或人云亦云,教师听到的往往只是一家之言或是一种“统一”的声音。凡此种种,既是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也往往会造成其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更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学做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老师,学会给学生留足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学会聆听来自教室里各个角落不同的声音。这样,教师才能倾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到学生与文本的差异,从而更好地点拨引导,使课堂焕发出活力。
2.让学生学会倾听。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认真倾听同组成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见,进行小组讨论的前提是学会倾听,倾听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说,而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我们常常会发现:当一名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其他学生或是若无其事,事不关己,或是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当老师问到:“谁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起来后说出的仍然是刚才别人回答过的答案,因为别人回答的什么他根本没听见。这种合作与讨论看似热闹,实质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只有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评说,才能进行冷静的思考,在倾听的过程中分辨别人评说的正误,积极思考纠正错误的理由和对策。可见,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三、问,即提问
1.教师要会问、善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问,而且要会问、善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如此问法最好少问或不问,否则学生表面上热闹非凡、情绪极高,实则随声附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不管问题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算合作学习。很多根本就不必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却大量浪费。而有的问题过于复杂不贴近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更无从讨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可见,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不可少,但不宜过多过滥,更不可脱离实际。
2.倡导学生质疑问难。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转。教师不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更不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厌学的有,苦学的有,离开老师不会学习的更是比比皆是。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学生缺乏问题意识,这无疑是教育的失败。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感知中观察思考,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更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小组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四、切,即把脉
教师通过以上的“望”、“闻”、“问”三关,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存在问题已基本上可以作出诊断:小组组建是否合理,活动中每一个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自己与学生是否都做到了倾听,教师的提问是否精当必要,学生是否有质疑问难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有效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通过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观察,善于倾听,善于分析,善于总结,切好小组合作学习这把脉,时刻把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根主线,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出应有的功效。
在中医传统的理论中,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对病人的病情作出较为全面合理的诊断。同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诊治”上,教师也应从“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使小组合作学习行进在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