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课围绕“兴趣\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凡凯

   一、背景描述
  
   学科特点及教学现状。实践性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践性”要求信息技术课一定要让同学们的“思维”和“双手”都要动起来。但是,本学科的教学现状是堆集很多的办公软件、工具软件,实施大运动量的技术操练。注重技术,忽视思想;注重技能,忽视创造。忽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忽略了学生的切身需求、无视学生的兴趣爱好。
   学生特点。相信一线的教师都有相同的体会:学生的差异太大了,学生的兴趣多样化。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有着几十种不一样的需求、爱好和天赋。因为孩子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区,面对的是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环境。
   理论支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注重以人为本,多元智能。课堂教学要多维化,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要重视起来。以人为本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课堂多维化更要重视学生的层次水平。
   很明显,上述种种因素要求我们教学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课程,围绕兴趣进行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二、关于“兴趣分层”实践过程
  
   1.分层方法探索
   传统分层,常常以文化考试成绩为参照,一刀切。不仅挫伤了后进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同时给学生带来了非健康压力。这种做法完全忽视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那到底如何来分层呢?实践中主要做法是围绕“兴趣、需求”进行分层。以兴趣爱好为基础,参考学生的学习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班级调查、个别观察等手段来完成。注重思维、创造、动手等能力的区分。另外,对于分层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尝试:跑班制度。毕竟围绕一个班级在课堂教学上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采用跑班制度后,将行政班级打破,围绕兴趣、需求重新组班,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教学内容和过程分层探索
   教学内容分层。从问卷和调查分析来看,同学们的自主需求主要分为如下几个层次:满足基础操作、基础技能的掌握的需求;满足兴趣爱好,在制作创新实践上有高的要求;满足兴趣,注重发展思维能力的需求等。相应的设置了“双基强化”“制作应用”“思维训练”等特色学习内容。
   教学资源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目标不同,在教学准备、教学资源上当然有所差异。特别是在教学资源的准备上。例如,对于实践能力、制作应用能力很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海量的网络资源,符合其主动性、创造性特点;而对于喜欢思维探索的同学,可以设置“鸡兔同笼”“杨辉三角”等古算术问题、现实问题等。
   教学方法分层。现场实践、讲授释疑、操作示范、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自主研究、个别辅导等都是信息课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不同层次需求不仅要求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如,对于“双基强化”主要采用讲授、实践等方法,而对于“制作应用”则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教学评价分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可见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元评价的弊端早已彰显,教学现状要求我们急需推出多元评价。多元评价要从学生的诸多素质出发,注重全面性、科学性、个性、动态发展性等特点。例如,心理、情感、意志、品质、道德、态度、能力、创造、文明、修养、兴趣等都是评价的重要因素。
   3.分层效果
   近三年来,我们一直进行围绕兴趣、学情、需求进行分层实践。实践发现,分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情趣。形成浓厚、高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突出、成绩斐然。例如,我们组织同学们参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各种信息技术制作竞赛、奥林匹克竞赛中都有骄人的表现。另外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和挖掘,学习不再像“工厂制造”一样生产毫无生气的相同产品,而是呈现一种张扬、特色。
  
   三、层次背后的思考
  
   围绕兴趣、需求分层肯定了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个性、不同水平的学情。这些对于我们组织有效教学,提高发展每个个体是非常有效的。但层次背后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动态性特点。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个体是在自身实际水平附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围绕兴趣、需求分层教学不是静止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层次需要动态调整。“微调”就是很好的手段。
   辅助其他教学方式。受制于时间、空间、人力等因素,层次需求只能考虑多数同学的大体需求,但是不能细化到每个个体。所以我们还要辅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作为补充。例如,开设“选修课”,组织“课外科技制作活动”,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
   评价方式的完善。种种因素限制课堂评价的精准度,影响评价的全面性。所以完善评价手段非常必要。例如,建立学生的成长卡片,对学生进行定量考核,对学生进行定性的描述记录。
  综上,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造人,塑造人,发展人。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3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