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目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 明

  当前随着新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课堂中采用、实施目标教学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故而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和采用。笔者拟就近期对实施目标教学的认识、思考与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与经验,以与大家一起共同切磋、探讨、完善和优化这一教学方法,并以此就教于方家。
  
  一、理想教学目标及运用目标进行教学的含义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达到预期的结果和标准,也是师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归宿。目标教学就是以教学目标为主导的一种具有调控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大要素。教学目标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因此其在目标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反馈功能、补救功能和评价功能。目标教学法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出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从而达到取得最佳的教学、学习效果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1]。但应注意,它与教学目的有不同之处。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教学目标是这样设计的:全体学生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由此可见,教学目标表达的是教学活动中全体学生的行为体现,是学生学习目标和结果的描述。运用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由重教转变为重学法的指导,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重教学结果转变为重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类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准确地确定这些目标,并做到三者的协调和达成,这不仅对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具有重要激励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积极导向功能。
  
  二、教学目标展示的形式
  
  展示课堂教学目标,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或课程类型,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不同的年级学生采取不同的展示形式,以便学生领会、理解和运用,从而促进达成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1. 教师口述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识字不多,理解能力差,一般应采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语言口头叙述教学目标。
  2. 利用板书、投影等形式出示教学目标。这种形式一般用于中年级学生比较适合。
  3. 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出示目标。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这时有些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如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课时,教者应开门见山,直接提示课题,然后设计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看到这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不少学生就会很快提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轴对称?学习轴对称图形有什么作用等有关问题。学生所提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在本节课教师要解决、学生应掌握的问题。故教师可引导学生想目标、提目标,为此而努力达成目标。这种形式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潜在的探索学习的精神动力,从而能自觉、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控制的方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有机地对教学目标进行控制和引导,这是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优质高效的重要保证。
  1. 前馈控制。对于一些知识点较少、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等很集中的课堂教学内容,可在授课前采用一次性展示的方法。如上“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第一课时,一上课就应该揭示课题和展示目标:a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知识目标)。b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能力目标)。这样一来,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促进其积极思维,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要学什么,朝那个方向去思考,应达到什么样的境地等等。
  2. 中介控制。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表现为它是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联系的桥梁与纽带。通过把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分解,在教学过程中有条理、阶段性地将问题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如“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每进入一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一个目标。课程开始时可以先展示:第一个教学目标:画圆。拿出学生常见的硬币、钟表面等,沿着这些圆形物体的周边把它们的形状画下来,让学生感知圆,引导学生画圆,完成教学的第一个目标;然后展示第二个学习目标:让全体学生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最后通过折、量等方法完成第三个认知目标,即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联系。
  3. 反馈控制。这是在教学活动完成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通常被称为“测标”。引导学生运用教学目标进行检查,评价教学成效,这是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不仅测查原定的教学结果是否达到,还为改进教学提供经验和教训。
  
  四、开展多种活动形式以达成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以及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都在活动中汇合并得到表现。”以活动促发展,利用开展各种活动来实现、达成教学目标,这是目标教学的根本所在。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探索并掌握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与方法。
  1. 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过程与活动,需要由过去的“重教师教”转变到现在的“重学生学”的调整上来,始终坚持“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崭新教育理念。首先,现代的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质疑、互相作用的互动教育过程,而不再是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活动。其次,课堂教学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活动,因此要大力提倡师生、生生、师师之间的多边活动。在课堂上教师扮演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应独立自主,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2]
  2. 学生“三动”。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对认识的达成多借助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因此,教师在组织达标活动中,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操作,真正做到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 游戏助动。弗洛伊德曾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数学教学应如同数学游戏一样,既富有趣味性,又要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它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极好的益智助教活动。教学中要选择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向心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常用的数学游戏有:数学谜语、猜数游戏、数学接力赛、开火车、数学迷宫等。如在教学“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课时,可安排“送信”游戏,要求学生做“小小邮递员”,把10+4、10-4这类算式的“信”送到写有得数是14、6的“信箱里”。通过这些数学游戏轰动,既能训练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培养学生选择、判断的能力。数学教学的活动也有很多,诸如实践活动、探讨活动、竞赛活动等,开展多种数学活动,能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达成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余永安.运用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J].数学通讯,2003,(9):5-7.
  [2]钟凤林.利用分层目标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J].中小学管理,2006,(增刊):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