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溶栓再通法在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析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应用溶栓再通法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8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甲组与乙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溶栓及临床护理干预,甲组30例患者应用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乙组30例患者应用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溶栓操作时间及舒适度。结果:甲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96.7%,乙组患者为9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患者溶栓操作时间短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应用注射器-負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效果良好,溶栓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关键词: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溶栓再通法;护理
  在临床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十分普遍,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特点。尽管PICC优势较多,但依然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血栓性导管堵塞。在临床中,尿激酶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应用普遍,但比较费时,且患者舒适度不佳。为此,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血栓再通法,提高溶栓再通率,改善患者舒适度。本文现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予以分组研究,比较分析三通-负压吸引与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60例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选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8月,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甲组与乙组。甲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分布在34~75岁之间,平均为(58.4±2.7)岁。乙组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分布在35~73岁之间,平均为(58.1±2.6)岁。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尿激酶溶栓及临床护理干预,甲组30例患者应用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乙组30例患者应用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
  1.2.1 溶栓方法
  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取下血栓导管肝素帽,导管末端用酒精消毒,用20mL注射器抽取3mL尿激酶,与PICC导管末端相连,保持注射器直立状态,液面朝下,回抽10mL,回放活塞,使尿激酶填充导管腔。观察导管血栓溶栓状况。
  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将三通接头用尿激酶预冲,取下血栓导管肝素帽,导管末端用酒精消毒,之后和三通接头相连,其侧臂与20mL注空的射器相连,直臂与10mL注射器(含尿激酶)相连,关闭直臂接口,开放侧臂接口,回抽10mL,形成负压,关闭侧臂接口,打开直臂接口,使尿激酶流入导管。观察导管血栓溶栓状况。
  1.2.2 护理方法
  在溶栓处理中,一定要保证操作无菌,以免患者出现感染。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真实想法,消除患者不良情绪,获得患者信任,提高患者依从性。护理人员还应积极和患者家属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多关心患者,以此让患者感受到家庭温暖,进一步提高配合积极性。同时,还要积极介绍一些成功病例,提高患者信心。除此之外,积极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有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最大限度的稳定患者情绪,进而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溶栓操作时间及舒适度。采用自拟舒适度量表进行评估,无不适感,判定为1分;稍有不适感,判定为2分;伴有不适感,未影响生活,判定为3分;伴有明显不适感,稍微影响生活,判定为4分;伴有严重不适感,影响睡眠、休息及生活,判定为5分。
  1.4 统计学分析
  在软件SPSS 20.0中输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实施t值检验,若P<0.05,表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
  甲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96.7%(29/30),乙组患者为93.3%(28/30),比较无显著差异(x?=0.3508,P=0.5536>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操作时间
  甲组患者溶栓操作时间为(90.4±4.1)s,乙组患者为(40.3±2.5)s,甲组短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t=57.1437,P=0.0000<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
  甲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2.8±0.6)分,乙组患者为(4.0±0.8)分,甲组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t=6.5726,P=0.0000<0.05)。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应用PICC时,除了并发感染之外,还会出现血栓性导管堵塞状况,需采用恰当的溶栓再通法,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注射器-负压吸引、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是临床中应用比较普遍的两种尿激酶溶栓方法,效果十分显著。其中三通-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操作较为复杂,耗时较长,且因为装置长时间安置,导致患者出现不便,增大痛苦,舒适度降低;而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操作较为简单,且分量轻、体积小,患者舒适度相对较高。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为96.7%,乙组患者为9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甲组患者溶栓操作时间短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甲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低于乙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由此说明,在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溶栓中,二者效果相当,但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操作时间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除此之外,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还要加强以下内容的落实:(1)保证封管技术正确。在封管时,保持注射器乳头和正压接头相连,有节律的推注封管液,采用脉冲式推注,确保残余药液完全进入血管。(2)保证操作规范。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程执行,并注意换药、消毒力度适宜,密切观察患者变化。一旦出现导管脱出现象,不可将脱出部分再插回,并预防局部大出血的发生。(3)加强宣教。定期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有关知识,提高患者认知,从而积极配合操作,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PICC完全血栓性导管堵塞患者应用注射器-负压吸引溶栓再通法的效果良好,溶栓再通率,且溶栓操作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与推荐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毅,侯培勇,冯培芳,等.肝素盐水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PICC血栓性栓塞的疗效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4(01):81-84,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