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论治糖尿病前期湿热蕴脾证验案1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糖尿病前期属中医“脾瘅”的范畴。目前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何泽教授认为临床上多以湿热蕴脾证多见,提出清热利胆、健脾祛湿、导邪外出法。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邪伏散膏;湿热蕴脾;利胆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25..01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血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PG)升高但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即有空腹血糖受损(IFG)或糖耐量受损(IGT)或两者兼备(IFG+IGT)[1]。糖尿病前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对此病缺乏重视,临床上缺少针对性药物,寻找有效的方法已迫在眉睫。何泽教授是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临床和理论研究。提出脾瘅应是“伏邪”导致,指出“邪伏散膏、络气不畅”是脾瘅的核心病机。在长期的临床研究中总结出“透法、清法、利胆法”为脾瘅的治疗大法。
  “脾瘅”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导师认为脾瘅的病位在散膏,《难经·四十二难》有:“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萃为脾之附脏。”虽有现代医者认为散膏是胰脏,但何泽教授师提出散膏是胰内裹血之物,并通过多年临床感悟得出散膏与脾有相似的生理功能,主化生气血精微,温润五脏[2]。胆管与胰管相通,经络循行相连,生理功能相关,故把胰腺类比少阳[3]。故散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与脾和胆有相似之处。人体十一脏功能的发挥,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基于“邪伏散膏,络气不畅”基本病机,导师认为“胆气不舒”也是脾瘅主要病因。于清法、透法基础上,提出利胆法。利胆即柔胆,使胆气条达,胆的疏泄功能正常,有利于气机调畅,疏泄平衡,有利于散膏“主裹血、温五脏”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气血津液阴阳平衡。
  1 典型案例
  患者李某,男,42岁,2018年8月12日因“发现血糖异常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体检发现血糖异常,空腹血糖约在6.1~8.5 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在9.7~11 mmol/L左右,未治疗。现症:形体肥胖,偶口干渴,胸闷,脘痞,时有头胀痛,心烦,急躁易怒,口苦,怕热,体力差,纳眠可,小便色黄,大便粘腻,日1次,舌质红苔黄略腻,脉弦滑。中医诊断:脾瘅,证型:湿热蕴脾证。西医诊断:糖尿病前期。中药以清热利胆、健脾祛湿、导邪外出为原则,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处方为:黄连12 g,竹茹9 g,枳实9 g,陈皮9 g,半夏9 g,茯苓12 g,佩兰9 g,郁金12 g,柴胡12 g,薏苡仁30 g,玉米须30 g。5剂,水煎服,于早饭前、晚饭后口服。二诊,患者自述头胀痛缓解,急躁易怒改善,上方去柴胡,郁金,加黄芩9 g,继服5剂。三诊,患者症状较前明显好转,加天花粉9 g,黄芪12 g。四诊,患者体力回增,情绪转佳,血糖平稳下降,疗效较佳,继续前方10剂。半月后复诊,患者自述上述症状皆除,复查空腹血糖5.4 mmol/L,餐后2 h血糖8.7 mmol/L。随访至今,未复发。
  2 按 语
  此醫案属脾瘅湿热蕴脾证。患者青中年男性,平时喜食生冷油腻之品,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或因活动减少、情志抑郁导致气机不畅,水湿内停,内湿蕴久而化热,湿热内阻。处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取其清热利胆、健脾祛湿、导邪外出之功效,加佩兰芳香化浊祛邪、醒脾除湿;加薏苡仁、玉米须淡渗利湿健脾,使湿热之邪从下焦而去;加柴胡、郁金疏肝解郁、和解少阳;二诊时患者小便色黄改善,头胀痛缓解,去柴胡、郁金,加用黄芩清热除烦;三诊时考虑湿热渐去,加以补益药物,不使湿邪留滞,故加黄芪益气健脾,天花粉生津止渴;四诊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导师通过临床研究总结,基于邪伏散膏理论基础,从胆、脾论治,脾为人体气机的枢纽,脾气健运可清热利湿,改善患者的体重,降低腰臀比,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胆气条达,气机得畅、疏泄平衡、经络得通,则邪气有路可行,符合导师给邪以出路的治疗思想。湿热已除,伏邪得出,则病自愈,进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新华.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干预[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2:1-2.
  [2] 王碧莹,何泽.何泽教授从“邪伏散膏”治疗脾瘅经验撷萃[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05:8-10.
  [3] 胡凤林,张夏维,马云飞,等.胰腺为类少阳[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2):316-318.
  本文编辑:吴 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3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