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情感激发,呼唤语文激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问题的提出
  经常在听课当中会看到这样一幕:老师用力地讲着,声音时而扬时而抑,还不时地做着手势,非常努力地想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可是学生的积极性就是调动不起来,看上去懒洋洋的,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这样的课堂我觉得可以称得上是一堂“死”课,因为找不到一点鲜活的东西,学生的灵动性、生命力在这里缺失了。二期课改已出台好几年了,它强调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摇篮”,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刚才的课堂情景无疑是在浪费学生的生命,这是非常可悲的,也是不能容忍的。那么,是什么出问题了呢?我想是“情感”。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偏重了认知因素,而忽视了情感因素。正如布卢姆所指出的,教学“越来越趋向以牺牲情感目标为代价,而只集中在认知上。”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情感在个体精神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始受到世人的重视,整个教育界对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情感的闸门打开了,会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达成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研究内容
  情感的范畴很大,一切态度体验,情绪体验都包括在内,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挖掘它的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近几年来用情感唤起学生学习欲望的一些实践。
  1.创设情境,唤起情感。
  语文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原因之一是: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沉”不进文本,“浸”入不了内在的情感,那么如何来改变这一现象呢?我是这样做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巧设一些能促进学生自由思考、主动发展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情境。主要是把课文所写的内容想办法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再贴近,唤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多媒体情境,食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简笔画、方位图、线路图),这需要老师创造性地劳动,惟有创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还可以运用来自教材及学生身上的资源创设丰富多采的情境。通过创设这些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课堂气氛活跃。
  2.自主学习,体验情感
  死气沉沉的课堂问题之二是:学生对文本缺少有深度的体验。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同学说出了答案,其他同学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老师,等着作评判,有的同学急着想讲,但往往讲不到问题的实质。好象我们的学生不会思考,甚至老师还会片面地归结为学生“笨”。要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就要提供让他们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鼓励学生敢于争辩,勇于质疑,畅开思想,大胆想象。
  学生一旦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就会自觉走进文本,理解、体会文章内容,和文本展开对话,去琢磨这个词儿什么意思,那句句子写出了什么?表现出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上在干事儿,没有了东张西望的情况,保证了和同伴、老师展开交流和互动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升华情感
  死气沉沉的课堂问题之三是:课堂上师生角色地位的固定、淡定化,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学生总是倾听者、仰视者。
  新理念下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交往者、倾听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角色的转换,使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动”、“静”结合的情景,而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过程。
  4.强调倾听,保護情感
  “强调倾听,保护情感”也是老师在课堂上必须做的一门功课。
  倾听也是心灵的交流,教师要学会倾听,重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话敢说,消除师生间紧张的心理气氛。和谐气氛的形成,有利于师生双方真情实感的表达。学生之间也要学会倾听,一是尊重别人的发言,二是能从别人的发言中捕捉信息,建构或完善自己头脑中现有的对问题的认识,提升认识层次。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思维容易和别人产生碰撞,这样有利于提高整合信息和发送信息的能力。师生、生生在相互倾听的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和发展。
  任何一个人都有希望被重视、被尊重的心理,学生自然也不例外。课堂上,倾听让学生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因此,倾听使更多的孩子喜欢发言;倾听把更多的问题推向深入,使更多的学生不断地获得新的成功;倾听把课堂学习引向了课外,体现了大语文观。
  5.课外延伸,深化情感
  当今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观,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带着收集的资料走进课堂,带着探究的问题走出课堂。可是对一个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似乎过高了一些。老师可以针对学完的每一篇课文让学生以读后感或日记的形式,写写学完的收获或感受,好的作品自己读给大家听,哪怕是一句精彩的句子也赋予展示的机会,这既加可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顺应学生的表现心理。
  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尤其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往往会在课结束的时候还意犹未尽,还会有很多想法得不到交流,很多感情得不到抒发。课后老师搭设平台让学生来展现,会看到一些预想不到的精彩内容和场面,加上老师鼓励性评价的激励,学生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
  三、研究的收获
  通过课堂的实践和研究,我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思维打开了,并闪现出了灵性;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敢于突显自身的个性;师生的关系更融洽了,显现出课堂上的一种和谐性。
  1.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由于注意保护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 学生敢想敢说了,敢辩了,智慧的火花被擦燃,课堂教学有了生命的活力。
  2.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
  学生在自主学习及师生互动倾听的过程中,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没有因先天不足(口齿不清等)而自卑,或一时失误答错了题而造成挫伤,因此学生的求知欲火愈燃愈烈。
  3.师生情感交融,学生学而不厌
  课堂上,师生在具体有效的学习环境中彼此沟通、交流、合作、互动,增加了了解和信任,从情感上缩短了相互间的距离,因此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和谐的。由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受限制,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高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挖掘着学生智慧的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2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