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敏C反应蛋白和PCT联合诊断对儿童急性荨麻疹诊治疗效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探析儿童急性荨麻疹患儿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的诊治疗效。方法:本文观察组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1例急性荨麻疹患儿,另选30例健康儿童选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与PCT联合检测。结果:观察组经检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23.86±9.44)mg/L、降钙素原(5.32±2.78)ng/mL均高于对照组,t1=23.193,t2=19.619,P<0.05。观察组经检测,血红蛋白(130.98±13.99)g/L、白细胞计数(17.79±5.3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49±3.89)×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2,t2=7.458,t3=20.154,P<0.05。31例观察组患儿,CRP和PCT联合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比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27/31)。结论:儿童急性荨麻疹作为一种病因较为复杂的皮肤科疾病,患儿发病多与感染有关,经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可判断出患儿是否需要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其对患儿的临床治疗具有用药指导作用。
  【關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急性荨麻疹;降钙素原
  急性荨麻疹是以风团、瘙痒及伴随血管性水肿等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皮肤疾病,作为皮肤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其属于变应性疾病,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增加渗透性等因素引起的[1]。急性荨麻疹疾病的发生多与食物、感染、药物、物理、患者自身免疫性、精神等因素有关[2]。加强儿童急性荨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断,通过规范的治疗方式治疗,对提升患儿预后效果与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治疗急性荨麻疹,医生多通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血常规检测,排除患儿的感染因素。但引发患儿白细胞增多的原因不仅仅只有细菌感染这一种因素,还与药物、患儿自身个性化差异及精神等因素有关[3]。所以,选择一种对细菌感染具有灵敏度、特异度高的指标进行检测,对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4]。为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对儿童急性荨麻疹诊治疗效差异,本文从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接收的急性荨麻疹患儿中抽选出31例,给予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联合诊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1例急性荨麻疹患儿,对照组研究对象为本院同期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结果为健康的30位儿童,两组儿童均接受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对照组(n=30):男16例,女14例,年龄5~9岁,平均年龄(7.35±1.87)岁;观察组(n=31):男15例,女16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8.27±1.94)岁。两组观察对象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参与本研究,均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家长均已签署完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
  纳入标准:以《中国荨麻疹诊疗标准》为依据,患儿均满足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
  排除标准: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及肿瘤疾病患儿;近期接受过糖皮质激素、组胺类药物治疗患儿。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采取31例急性荨麻疹患儿与30例健康受检儿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PCT)检测。降钙素原(PCT)主要使用免疫色谱法进行测定,当结果在0~0.5ng/mL范围时,表示阴性,当结果≥0.5ng/mL时,表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CRP)主要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配套试剂对患儿与受检者血清标本中C-反应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属于定量指标,当其结果在0~9.99mg/L范围时,表示阴性,当其结果≥10mg/L时,表示阳性。
  1.2.2 治疗方法 31例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基础治疗,口服100mg维生素C[葵花药业集团(佳木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296],每日3次,给予头孢他啶(海南海灵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965),每日30~100mg/kg,分2~3次静脉滴注。或者给予头孢吡肟(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802),每次50mg/kg,每日2次,静脉滴注,为加强抗感染,必要时给予阿奇霉素(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26)注射剂治疗。
  1.3 指标观察
  根据以下症状判断标准,按患儿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及大小,评估患儿治疗后的症状积分,通过计算积分下降指数,评估患儿临床疗效。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积分×100%,当积分下降指数超过70%,表示治疗有效,当积分下降指数低于70%,表示治疗无效,计算有效率。见表1。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常用的指标与数据均由SPSS 22.0软件分析及处理,超敏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数值使用(±s)形式显示,同时接受t检验;阳性率等观察指标均由(n,%)形式表示,这类计数资料均接受卡方检验,P<0.05时,上述指标、数据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检测结果差异
  观察组经检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23.86±9.44)mg/L、降钙素原(5.32±2.78)ng/mL均高于对照组,t1=23.193,t2=19.619,P<0.05。见表2。
  2.2 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差异
  观察组经检测,血红蛋白(130.98±13.99)g/L、白细胞计数(17.79±5.3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49±3.89)×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2,t2=7.458,t3=20.154,P<0.05。见表3。   2.3 对比观察组患儿两种指标阳性率
  31例观察组患儿,CRP和PCT联合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比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患儿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
  观察组31例患儿,有风团样丘疹表现患儿27例(87.10%)、存在腹痛、发热、胸闷胸痛分别为17例(54.84%)、20例(64.52%)及3例(9.68%)。31例患儿,治疗总有效率27例(87.10%)。
  3 讨论
  急性荨麻疹作为皮肤科常见病症,患儿发病后多伴随瘙痒、形态各异的风团等,患儿患病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及精神等因素。急性荨麻疹是一种起病急、伴有水肿红斑、风团等症状的疾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见全身症状,但由于难以查找病因,易出现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的情况,使患儿病情持续进展,给患儿带来巨大困扰,甚至发展为慢性疾病,降低了患儿的日常生活质量[5]。所以,有效寻找急性荨麻疹患儿的发病原因,对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对急性荨麻疹患儿实施临床治疗,需在确定病因条件下,给予良好的诊治方法,但急性荨麻疹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病因也较为繁杂,这就导致医生所采用的临床对症治疗与患儿实际病情之间存在一定出入,难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细菌感染[6]。所以,医生在治疗急性荨麻疹时,临床多通过给予超敏C反应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将感染因素排除在外。
  急性荨麻疹患儿发病后,患兒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总数会随病情进展持续升高,所以,血常规指标是判断急性荨麻疹疾病的常用参考指标,但患儿受机体应激反应等因素影响,仅凭血常规等指标,不仅易增加临床误诊与漏诊几率,还易发生滥用抗生素现象,所以,难以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7-8]。近年来,随医学检验水平日益精进,血清检测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当前,临床诊断急性荨麻疹,通常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查,从而判断患儿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对细菌感染患儿实施观察,观察患儿细菌感染程度。
  降钙素原(PCT)属于糖蛋白物质,作为无激素活性降钙素前肽物质的一种,其分子质量为13ku,共包括116个氨基酸。人体中分泌降钙素原(PCT)的器官组织主要包括小肠、肺及脾脏等,且受患儿体内其他激素等化学物质影响小。降钙素原(PCT)的半衰期一般可持续25~30h,不易在体外被降解,所以具有较高稳定性,给临床仪器检测提供了极大便利[9]。降钙素原(PCT)在健康人群中,其含量一般低于0.1ng/mL,不易被检测。降钙素原(PCT)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高,对人体内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具有鉴别作用,此外,由于降钙素原(PCT)与患儿细菌感染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即便患儿处于过敏反应、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应激状态下,仍不会出现指标异常情况。
  超敏C反应蛋白(CRP)是由人体肝脏进行合成与分泌的,作为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在健康人体中分泌含量极低,是难以被检测出来的[10]。但当患儿处于炎症状态或出现组织受损问题时,人体会大量分泌超敏C反应蛋白(CRP),当其浓度出现异常增高时,可在炎症发生3~6h内被检测出来。所以,作为一项敏感性指标,定量检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CRP)浓度,可有效监测患儿抗生素临床疗效[11]。
  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观察组经检测,患儿血红蛋白(130.98±13.99)g/L、白细胞计数(17.79±5.33)×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49±3.89)×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2,t2=7.458,t3=20.154,P<0.05。这与蔡丽红“观察组经检测,患儿血红蛋白(131.06±14.07)g/L、白细胞计数(10.23±5.1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51±4.21)×109/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03,11.07,P<0.05”结果相符合[12]。
  观察组经检测,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23.86±9.44)mg/L、降钙素原(5.32±2.78)ng/mL高于对照组,t1=23.193,t2=19.619,P<0.05;31例观察组患儿,CRP和PCT联合检测阳性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比单独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患儿炎性反应,明显敏感于超敏C反应蛋白。同时,也说明由感染引起的急性荨麻疹,经血常规、CRP、PCT等检验,可有效反应出患儿病情的轻重程度,可将该数值变化视为患儿病情转归的有效监测数据,对患儿的预后效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3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27例(87.10%)。这与黄文清等人“A组患者经治疗,有效率42例(84%),高于B组35例(70%),P<0.05”结果相符合[13]。
  总之,儿童急性荨麻疹患儿经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PCT)检测,其具有较高灵敏度,可为医生治疗急性荨麻疹患儿提供科学、准确的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董春辉,凌明智.血清特异性IgE抗体在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中的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07):532-534.
  [2] 李俊杰.胸腺五肽联合抗组胺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9):87-89.
  [3] 邹育雄,陈明春,谢宛潞.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白细胞介素-18的关系[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20,27(03):183-185.
  [4] 史俊奇,裴宇,章岚岚.D-二聚体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急性荨麻疹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0):1708-1710.
  [5] 金城,董达科.急性荨麻疹患者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水平分析[J].江苏医药,2019,45(08):767-769.
  [6] 许丽君.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急性荨麻疹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7):145-146.
  [7] 彭丽,韩竖霞,彭晓明.急性荨麻疹549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0):1091-1093.
  [8] 马步青,叱珑,朴知含,等.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急性荨麻疹中的初步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06):710-712.
  [9] 李太杰,甄莉.hs-CRP在皮肤病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04):166-168.
  [10]王艳心,杜镇,王成,等.144例感染相关性荨麻疹临床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06):470-472.
  [11]张凤杰,范梦娇,刘文博,等.急性荨麻疹患者食物组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20,36(04):203-206.
  [12]蔡丽红.急性荨麻疹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7):38-39.
  [13]黄文清,李秋玲,曾海露.血清hs-CRP和PCT检测在白细胞总数增高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2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21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