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当代企业为顺应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着手建立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达成对各个职能部门的有力控制和高效整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长进程中,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创建及改善也变得极其重要。本文从公司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基于内部控制的内涵及其运作机理进行分析,并探讨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绩效评价;整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11日
在19世纪90年代中期,巴林银行因为不注重自身内部控制,并没有严格的授权审准、职务分离、独立考核等措施,导致其新加坡的分行投资失意,亏损达到十亿多美元而遗憾破产。2001年,安然公司招供其自从1997年,通过做假账的手段,虚列盈余总计约6亿美元,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与此相反,由于重视内控控制,零售巨头沃尔玛业绩一直稳居世界500强之首,同时,创立仅仅十几年的海尔集团,也恰是受利于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快速变成我国家电市场的巨头。上述案例都证实了内部控制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成长,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应重视内部控制发挥的作用。
一、关于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内部控制是公司为了提高绩效水准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做出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它为公司实现高度稳定的业绩提供了前提,也为权量最优治理水准提供了标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所有职员配合的内部控制,意在有效保障内部治理正当高效、财产齐备、财务切实完整,从而提升经营的管理水准,更好地跟随组织发展的战略进程。
(二)内部控制的评价要素。因为内部控制基本上是通过定性描述为准则的,于是,定性评价指标理所当然应是内控体系的重要方面。官方所描述的公司内部控制有五个层次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三)内部控制的作用。(1)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提高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保障公司生产与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4)确保企业既定方针的落实;(5)提供企业和政府审计工作的基础。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一)内涵及其运作机理。首先,全面地创建多种评价指标,作为该体系的详细表现与重要前提,评价指标在被建立时应该注重其可用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其中之间的可比性。其次,确认指标评价体系的核算标准,其是评价体系的根本,同时也是最终效果的权衡,企业应该通过科学地全面分析,按照高度透明的基本准则,在定性指标的制定中使用层级分类化,并在实践中依据公司的具体状态和外界形势的改变做出合时的微量调整。最后,系统规定评价方式以便于更有效率地做出评估,在创建控制指标以及标准以后应采用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线性规划法等分析方式解析最后的成果。
(二)新型内部控制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统合作用:公司想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独占鳌头而经久不衰靠的是其自身的综合实力,内部控制可以调和制约每个部门,使其进行亲密合作以及达到整体高效的目的,这样公司才会健康长久。激励作用: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是否高效可行,是公司内部比较关心的问题。内部控制通过制定详细的标准对内部职工进行绩效考核,这样不单可以引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还可以对优秀的员工做出奖励,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办事效率。促进作用:只有真正明晰企业内部的状况和外部的处境,才能做出针对性的控制设计,新型内控机制才可以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为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整合对策
(一)定量指标的有效融合。《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中指示公司绩效评价由3个方面总计22项要素组成:(1)基本指标,它作为评估公司绩效的中枢要素,详细包含体现公司财产运营状态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体现偿债进程状态的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体现成长进程情况的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体现财务效果进程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计量指标;(2)修正指标;(3)评议指标。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认为公司的绩效评价指标由八种治理定性指标和二十二种财务定量指标组成。
我们对比当今这两种官方的评估体制中的定量评价指标不妨能够推敲出来,这两种所拟定的定量评价指标差异不大,都选用了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等财务量化指标,即公司财务绩效评估包含了内部控制的量化指标,达成了两者量化指标的交融。
(二)定性指标的有效融合。在《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中的定性化指标包含公司的业务成长的宏观策略、商品的更新能力、整体市场占有率、公司管理层的水平、全体职工的职业操守、资产的更换频率、总体贡献能力。同时,《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的公司绩效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有策略管理、成长创新、基础管理、风险控制、人力资源、行业影响和综合贡献。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评估体制在定性化指标设置上相差不大,而且其所体现和审核的与按照内控五要素的详细内容也相差不大,所以两者在定性化的指标上达成了很好的交融。
四、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我国大多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机构,但因为领导者不是特别关心、从属关系不清晰、内部审计人员责任感薄弱等原因,导致内部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以及有关部门无法顺利开展工作。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控机制普遍是不遵循既定的规章,领导者们心照不宣地遇到困难时鼓吹灵活性的作用,使公司内部失控现象严重。
2、基础会计工作不规范,不能提供内部控制运行环境。会计凭证的主要内容不完整,原始凭证不齐全,会计凭证、公章不完整,如采购发票的必备要素不完整等。相容职务未分离,《会计法》指出: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然而,很多公司打着精简职工的旗号,派出纳兼职报销工作,出纳作为财务印鉴的唯一保管人。往来账目管理混乱,不少公司管理者为了满足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将往来科目作为普遍的主体,潜在的利润与隐藏的损失长期挂在其中;一些外商投资项目已经破产,虽然不可能收回投资,但是还放在其中;债权债务中有些明细科目长时间保持不变,不随着时间作出合时调整。物資采购管理不善,很多公司没有按生产需要采购,导致商品积压严重,浪费仓储成本;不少公司原料入库、出库程序都没有很完整,有关部门没有经常与财务部门对账。成本费用管理不严,有些公司出现了胡乱分摊成本的现象,如将资本性支出划分为生产成本,将管理费用等费用也划分为生产成本;非常随意地分配成本,分配方法不正规,甚至前后分摊方法不一致,针对相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3、内部审计没有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公司管理人员监视其他内部活动的有效性,维持很好的内控环境。独立性作为审计的魂魄,但是一些公司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没有实现切实的独立,于是施展不了应有的功能。提升内部审计的有用性,是公司防止舞弊和制止犯罪的迫切要求。
(二)应对策略
1、提高企业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从道理上讲,内部控制有其自身的不足,主要是高层管理者内控意识薄弱,或者治理层合谋。究其原因,是公司的领导人不带头实施内控机制,损坏已有的程序,导致公司的内控制度只在名义上存在并没有实权。从以上情况看,加强公司管理人员的内控意识是非常重要的,领导者应该对公司内控的有效性进行承诺,并且对内部控制的失效和舞弊承担法律责任。
2、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体制。通过恰当的授权检查、不相容职务分离,上下级的相互制约、独立检查等方式,如会计信息收集、分类的过程,此外,还必须有审查和批准程序,如在现金流量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支、保管的印章应分为三个部分。同时,还应实行岗位轮换制,根据岗位的重要性程度不同,明确规定每个岗位的在职服务时间,关键岗位轮换的频率比其他岗位轮换频率可以适当进行提高。
3、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管理。内部审计的首要任务是监视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能否依照已有的程序践行,是否契合官方政策法规的要求、会计报表能否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内部审计在履行公司审计职能、监视经济活动、提高运营管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效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施展内部审计的功效,内审人员必须从会计和财务工作中剥离出来,由独立董事会直接负责。
五、结论
为了使公司全面健康地发展,必须创新内部控制体系,充分有效地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为企业体制的深化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代公司要想很好地运用绩效评价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下站住脚跟,不单要改善内控体制的有关政策律例,严谨地创设并践行内控评价指标,更要求将内部控制非常科学地放入到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最后达到公司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时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
[2]薛秀花.合理规划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绩效评价[J].时代金融,2011(15).
[3]慕正英.以內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