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华
20世纪50~6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r)奠基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提供者和灌输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唤起学生的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自发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建构主义提出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式教学等,都是强调“自主、自发”学习的重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分解(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任务大概会涉及到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引导、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一般适用于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习。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精心设计任务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提出是关键,这将决定学生是否主动地去学习还是被动地去学习的一个前提。精心设计任务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任务设计具有综合性。要能够把学过的旧知识和即将要学的新知识有机的串联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实现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其次,任务设计具有实践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再者,任务设计具有吸引性。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才会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探索奥秘。最后,任务设计具有创新性。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需要考虑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不断的探求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同时,教学任务的设计还要注意化难为简,合理安排各章节的难点重点。
(二)巧妙提出任务 任务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任务设计要符合人才培养模式及与其相适应的课程教学要求,因此,应依据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结合会计工作实际,开发、设计适合学生要求的教学任务。如在讲授《基础会计》财产清查的教学内容时,可首先给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进行财产清查,让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最好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财产清查的重要性。任务的提出可以是在课堂上,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让他们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是在课后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有些任务是可以独立完成的,而有些任务必须是在学生的互相协作下才能完成的。这样有利于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围绕任务查阅资料,尝试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注意章节之间、问题之间、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仔细分析任务 任务提出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讨论、分析,然后提出完成任务的途径,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提出问题时,可采用先粗后细,逐步求精的方法。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会计报表的编制时,教师首先提出编制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先分析编制会计报表的前提条件,即完成账簿登记和结账需要分为几步。也可以把每一个任务再进行分解,依次类推,逐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和步骤。
(四)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协作或合作,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使理论灵活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延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旧带新。“任务驱动”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重点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使其学习能力真正得到提高,而不应过多地看重学生所获得知识的对与错。《基础会计》课程的考试,分为基本理论的考核和会计实训的考核,会计实训的考核可以进行分层考核,即一个学习小组完成一个总任务,每个学生在这个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模块,而且各模块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样既能发挥学生个体智慧,又能体现出该学生在这个学习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学习成绩的评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学习小组评价打分,最后由教师汇总、评定。一般评分比重如下:学生自我评价占30%,学习小组评价占40%,教师评价占30%。从比重来看,学生评价占70%,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模式。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应关注的问题
(一)继承发展并存、理论实践结合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强调内容上的继承性和方法上的发展性。内容上的继承性是指教学的基本内容应该服从学科内容,具体指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必须遵循学科的主要内容,但并非照本宣科地重复讲授;方法上的发展性是指在内容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理解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论证问题的思路、讲授问题的技艺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提高和创新,但绝不意味着漫无边际地随意发挥。“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编排和加工,体现浓缩性、高效性。使其源于教材、但效果要好于教材、高于教材。此外,与传统教学一样,“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讲授一些实践问题,如会计理论的发展、会计方法制度以及会计体制的改革、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等问题,以便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果。
(二)内容方法并重、教书育人融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更重要地是加强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而在教学中强调内容方法并重,教书育人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结构分析体现了思维科学,概念解疑完善了思路过程,讲解计算题重在分析,融技巧于计算和分析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基础会计》课程的许多问题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会计凭证中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如何使用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等,结合会计课程的内容和实例,通过运用对照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思考、联想、再现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技巧,自觉地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三)坚持适度够用、因人因材施教 《基础会计》课程的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账务处理,如:利润的核算,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应重点让学生理解利润的构成有哪些?如何计算利润等?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用例证、图表佐证、以实例、现象说明,让学生理解即可,这样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课堂设计不能以章节为单元,而应以问题为单元,再划分一些小模块,让学生“各取所用、按需学习”,此外一节课设计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0分钟,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在《基础会计》课程“驱动任务”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科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选择驱动任务,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基础会计技能知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践证明“驱动任务”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邵维范:《“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第14期。
[2]冯志平:《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析》,《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第9期。
(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