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收治并开展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心功能正常的60例患者,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性,并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VPRC)、LVEF和6 min步行试验的数值的变化。 结果 研究组VPRC为(39.0±7.3)%,对照组为(41.1±6.2)%,研究组较对照组低,两组患者之间红细胞积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PRC(40.1±7.0)%、治疗后LVEF为(47.0±13.1)%,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为(339.2±75.0)m,研究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VPRC、LVEF明显升高,6 min步行试验的数值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其血红细胞压积较心功能正常患者低,血红细胞积压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和血管微循环灌注量,建议临床上进一步进行探究,其治疗后的VPRC、LVEF和6 min步行试验的数值的变化显著。患者心功能的改善及患者红细胞压积增加,对指导心衰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压积;LVEF;红细胞
  [中图分类号] R54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05-00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hanges of hematocri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h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May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group. 60 patients with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set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in hematocri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changes in the values of VPRC, LVEF, and 6-minute walk tes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in the study group. Results The VPRC of the study group was(39.0±7.3)%,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41.1±6.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ematocri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PRC and LVEF were (40.1±7.0)%, (47.0±13.1)% respectively, and the 6-minute walking test was (339.2±75.0) m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matocri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P<0.05). The VPRC and LVE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treatment, the value of the 6-minute walking test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hematocri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lower than that of patients with normal heart function. The low hematocr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metabolism and vascular microcirculation perfusion, which is recommended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clinical. The values of the VPRC, LVEF, and 6-minute walk tests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As th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improves, the patients’ hematocrit increases, and this chang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guiding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heart failure.   [Key words] Chronic heart failure; VPRC; LVEF; Red blood cells
  临床上,心力衰竭主要是因为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一系列原因,造成患者出现心肌损伤等病症,在疾病发生后,患者的心肌结构、功能会出现变化,最终造成患者的心室泵血、充盈的功能显著降低[1]。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乏力、水钠潴留等不同的临床体征[2]。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自身的体质不同,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两种[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是发生持续性心力衰竭的状态,患者可出现稳定、恶化、失代偿[4]。对于心衰的患者,在疾病出现后,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时间延长,造成患者疾病出现恶化,对患者造成不可预估的影响[5]。在临床上患者红细胞压积的变化情况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关系到患者临床疾病的治疗,由此可见,红细胞压积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为了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压积的临床变化,分别对研究组、对照组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本院收治并开展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再选择同期心功能正常的60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研究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58~85岁,平均(64.5±7.4)岁;病程3.6~9.7年,平均(6.8±1.6)年,住院时间(9.5±3.4)d。对照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59~86岁,平均(65.4±7.2)岁;病程3.4~10.0年,平均(6.3±1.9)年,住院时间(9.8±3.3)d。两组患者在主要的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全部患者及其家属皆知情同意。
  1.2 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VPRC,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在患者出院前3 d再次复查研究组患者的血样检测VPRC。同时采用超声诊断仪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LVEF,进行6 min步行试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组红细胞压积的差异性,并观察研究组治疗前后的VPRC、LVEF,6 min步行试验情况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展开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比较
  研究组VPRC为(39.0±7.3)%,对照组为(41.1±6.2)%,研究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治疗前后VPRC、LVEF、6 min步行试验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VPRC(40.1±7.0)%、LVEF(47.0±13.16)%、6 min步行试验(339.2±75.0)m,治疗后的VPRC、LVEF明显提升,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大部分患者有心脏疾病病史,依据不同的病因,有效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6]。冠心病、高血压和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是老年患者出现心衰的主要原因;而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急性重症心肌炎等疾病是青年患者出现心衰的主要病因[7]。冠心病是临床上收缩性心衰的主要病因,要及时对患者的疾病变化进行治疗,以稳定其病情,促进其恢复健康[8]。
  高血压是引发患者舒张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临床上,应对患者血压进行控制,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复,若患者的血压过高,则会引起心衰加重,也会导致患者并发急性心力衰竭[9]。在临床上,多数心力衰竭患者因运动耐力下降,会出现呼吸困难、身体乏力等临床症状,在其生活中,患者在休息或进行身体功能锻炼时会突然发病,造成不适[10]。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症,展开治疗[11]。随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腹水、部分肢体水肿、水钠潴留等病理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动能力,造成患者身体损伤加重[12]。因为患者的体质不同,部分患者不会有明显的临床体征出现,患者自身不会察觉,在其有明显的感觉后,其疾病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状态。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预防,患者要定时监测体重并作记录,限制水钠的摄入,每日吸收液体不能超过2000 mL,戒除烟酒。心肌病十分严重的患者要严格戒酒,在生活中,避免劳累过度、强大的体力活动、情绪过于激动、精神极度紧张等一系列的应激状态,指导患者在生活中可以简单的运动,每天可散步20~30 min,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指导患者注意保暖,以免身体受凉,引发患者出现心脏系统疾病,避免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告知患者要合理用药,避免因用药紊乱,损伤患者的心脏功能[13]。在临床上,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会引发心力衰竭,同时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根据心衰部位不同,临床将其分为左心室及右心衰、全心衰,且左心室发生率最高。有研究指出,左心室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肺水肿、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淤血等,若未得到及时干预,则会引发右心衰,进而造成全心衰[14]。对患者红细胞压积的检测、研究及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及变化有显著影响[15]。
  左心衰竭患者出现的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即呼吸困难。急性或慢性肺瘀血、肺活量减低是造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病情较轻者,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主要在进行过度的体力劳动后,会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后,能够显著得到缓解。过度的劳动会使患者的回心血量增加。疾病的发展越发严重,患者进行轻度的体力活动,就会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等表现,严重的患者,即使卧床休息,也会感到呼吸困难,一般要采取端坐呼吸才能有效缓解,稳定呼吸状态。患者保持端坐卧位,身体内部的血液多积聚在低垂的肢体部位,如腹部、双下肢等部位,患者的回心血量较处于卧位时明显减少,肺淤血情况显著减轻,保持坐位时,患者的横膈下降,肺活量明显增加,其呼吸困难会得到有效缓解。左心衰竭患者也会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熟睡时,会突然憋醒,自身的窒息感较重,患者只有坐起时,才会有所缓解,疾病十分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源性哮喘,主要症状为疾病发作时,出现口唇紫绀、出冷汗、肺部的哮鸣音十分复杂、明显的症状。疾病更严重的患者,会出现肺水肿,患者会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状血痰,肺部湿啰音强烈,血压下降速度较快,甚至引起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右心衰竭患者主要临床体征是上腹部胀满,患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及上腹部胀痛明显,肝、脾及胃肠道充血是导致患者出现以上病症的主要原因,肝脏可伴有充血、肿大及压痛。急性右心衰竭肝脏急性淤血肿大的患者,上腹胀痛比较剧烈,在医院检查时,大部分患者会误诊为急腹症,影响其治疗。长期慢性肝淤血、缺氧的患者,会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在疾病发展的最终时期,导致心源性肝硬化,病情严重恶化。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红细胞压积为(39.0±7.3)%,对照组为(41.1±6.2)%,两组VPR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VPRC为(40.1±7.0)%,LVEF为(47.0±13.1)%,6 min步行试验为(339.2±75.0)m,治疗后VPRC、LVEF均有明显提升,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血红细胞积压低,对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血管微循环灌注量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有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压积的临床观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VPRC值会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血液微循环有修复作用。
  [參考文献]
  [1] 安东,余陆娇,张子新.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压积与脑钠肽关系的临床观察[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4):345-347.
  [2] 崔圆,金凤表,侯瑞田,等. 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6, 22(10):1623-1626.
  [3] 朱俊臣,陈侣林,李卉,等.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协同防治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J]. 微循环学杂志,2017,27(2):21-25.
  [4] 肖婷,罗磊,赵正杰,等.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的发生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 15(6):462-465.
  [5] 戚秀美,林劲,刘方,等.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8):1164-1167.
  [6] 范智文,李志樑,靳文,等.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1):59-61.
  [7] 邱志凌,胡元会,薄荣强,等.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不同证型间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分析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15(14):1681-1684.
  [8] 柳学,李志莲,曾文新,等. 蛋白尿对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危重事件及预后的预测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2016, 96(30):2404-2409.
  [9] 王茂盛.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J]. 安徽医学,2016,37(7):846-848.
  [10] 孙东明,夏琨,刘玲,等. 先天性心脏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功能的关系[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1):59-61.
  [11] 孙伟,霍艳明,黄琛.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特征的回顾性研究[J]. 现代中医临床,2017,24(1):35-38.
  [12] 马庆平,郇赛,顾莹,等. 有氧运动训练对老年冠心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参数、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7,23(15):2025-2028.
  [13] 许卫,陈永权,伍金雷,等.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对AKT蛋白表达的影响[J]. 天津医药, 2016,44(1):63-66.
  [14] 杨志星. 红细胞分布宽度、肾小球滤过率与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2):42-44.
  [15] 李国治,梁孙英,莫锡尚,等. 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并心力衰竭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96-198.
  (收稿日期:2018-10-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20312.htm